家住南昌市疊山路的趙順妹今年已經63歲了,平時獨居的日子較多,又患有高血壓。8月20日上午,她在返家途中無意間乘錯了公交車,剛想換乘,卻發現身上的錢包怎麼也找不著了。高溫難耐加上心裡著急,趙順妹突然感到血壓升高、頭暈眼花,摔倒在了站台上。當時四周無人,她在恍惚中想到了隨身攜帶的老年人專用手機有求助功能,便立即按響了手機急救鍵。
在同一時間內,南昌市信息化養老服務中心的監控平台和老人親屬的手機都收到了求助報警,信息中心通過衛星搜索系統,很快就查詢到了趙順妹跌倒的位置和行走軌跡,信息中心在第一時間告知了她的子女,使老人得到了及時救助,脫離了危險。
今年6月19日,南昌市東湖區向轄區內具有一定行為能力、能正確使用手機的80周歲以上的“三無”老人、重點優撫對象和低保對象免費發放首批350部老年人專用手機。
沈陽、南京、西安、武漢、成都、上海等多個城市均嘗試為老人發放專用手機,並將手機與便民服務熱線、養老信息中心等系統相連接。
但老人手機“安康通”2001年在上海市運轉以來,除了政府出資購買外,真正客源很少。在上海市閘北區,最早由區政府埋單為8000多戶困難老人安裝后,到目前常用客戶隻剩下2300多戶。南京市鴻逸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配備能定位的“一鍵通”,用戶還比較少,中心工作人員每隔一段時間根據政府遞交的老人名單分批上門配發。
上海市閘北區老年事業發展中心的顧丹紅認為,除了功能不全,費用問題是限制上海“安康通”使用量增長的另一個原因。“安康通的初裝費為680元,每月還需支付10元服務費。”
南昌市東湖區首批免費發放老年人定位手機350台后,由於資金缺乏,很難進一步滿足全區老年人的需求。在南京,“一鍵通”每月15元的套餐費由區政府補貼,老人可享受1500分鐘的中心熱線虛擬網網內免費通話,但目前用戶群不大,網內通話沒有優勢。
武漢市則鼓勵老年人使用自帶手機或固定電話開通“一鍵通”功能,其給予的呼叫服務補貼是一次性的。“每人60元一次性補貼,充值作為話費使用,經費由市區按1︰1比例承擔。”武漢市民政局相關人士表示。如果老年人沒有手機或固定電話,可向社區申請,由政府部門免費發放“一鍵通”手機。目前武漢市市級財政將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呼叫平台建設按50%給予補助,每個社區最高補助不超過2500元﹔免費“一鍵通”呼叫終端,每個終端按5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60元。盡管有補貼,但仍有老人反映其收費偏高。
“‘一鍵通’確實很好用,大到咨詢看病用藥、家電維修,小到吃飯買菜,我打個電話就能送貨上門、服務上門,很好使,”武漢市江漢區萬鬆街公園社區的劉臘梅說,“但超出免費的話費時長以后,打電話一分鐘要兩毛九,比普通手機都貴,我覺得不合理。”還有市民反映,“一鍵通”每月都有10元錢的固定費用,希望取消掉。今年,用戶較多的社區與湖北移動簽約,由移動公司支付今年每月的10元錢費用,但明年政策如何,不得而知。
(記者吳奇強、王有佳、王明峰、王偉健、付文、姜峰、何勇)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1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