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信息消費越來越多
在沈陽某化學品運輸企業工作的韓哲東(化名)經常和同事分享在網上買了什麼超值商品,大到滾筒洗衣機,小到生鮮吃食,“電商的競爭促銷成了主婦們的‘嘉年華’。因為互聯網的便利,人們即使足不出戶也能過得悉如平常。”
韓哲東每月有三分之一的開銷,大概1500多元都通過網上進行,比如交水電費、話費,買衣服鞋子,吃大餐、訂機票,“網絡服務越來越具體,相關消費會越來越多。”
今年50多歲的李和才從事建筑裝修行業,經常到外地購置材料,“到了陌生地方迷路是常有的事,后來我女兒幫我弄了個付費地圖導航軟件,讓我在路上踏實了不少。”他的手機上還安裝了游戲應用和電子報刊,“跑累了,玩個游戲能放鬆一下,即便花錢買道具也值得。有了電子報刊,我很少買報紙了。”
調查顯示,74.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現在的信息消費越來越多了。
賈春福注意到他的學生經常會購買新的軟件服務和游戲等,“年輕人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是未來信息消費的主力”。據他介紹,信息消費對其他產業的發展也有很強帶動作用。除了寬帶、存儲設備等硬件設施需要升級和擴容外,能夠滿足人們多樣需要的信息內容也要擴展,還有可能出現新的網絡應用。目前的應用主要是在視覺和聽覺上,在嗅覺、觸覺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徐祖哲表示,現在的信息產業發展程度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一是服務深度不夠,面向出行人員的即刻服務,如位置細節還不夠准確有效。有關旅游、醫療、教育咨詢等資源也亟待整合﹔二是信息技術和產業還需要突破多種環節,如語音交互、圖像搜索和人臉識別,以及知識產權保護、信息的有償使用、信用和服務時效仍是發展瓶頸。
他舉例,許多電信運營商會靠優惠在大學新生入學時競爭客戶群。事實上,如果哪家運營商,能把針對特定對象的排隊服務應用在手機上,就會很快取得競爭優勢,比如學生在校醫院門口排隊200-500米等待體檢是常有的事,這其中就有服務可做。
資費、速率和安全性是受訪者最關心的信息消費問題
調查中,64.7%的受訪者表示,信息消費會成為自己未來的主要消費內容。然而,受訪者認為信息消費仍存在“網絡流量資費太貴”(71.8%)、“寬帶速率不夠”(69.1%)、“網上支付安全性需要加強”(57.6%)等主要問題。相關政策法規等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夠(41.2%)﹔互聯網服務和產品趨同,創新性不夠(29.4%)以及支付不夠方便(24.5%)也是令受訪者擔心的地方。
賀建直言目前的網速太慢,“網絡應該像水電一樣,成為一項服務公民的基礎建設。如果能提高服務水平,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也會提高。可惜的是,現在即便買了全高清的電視,無論是網絡視頻還是有線電視,節目源的質量和傳輸通道仍跟不上終端的升級,觀看效果反而更差。”
李和才覺得現在很多軟件功能易用性不夠,“越來越多的軟件都有付費服務。像我這麼大年紀了,操作起來不像年輕人那麼輕車熟路,一旦誤按導致賬號失竊或者錯誤支付,就特別頭痛。”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慶山教授認為,由於寬帶限制,特別是無線網絡的局限性,影音和游戲等需要大流量的應用還不能充分發揮,未來將有所改變。另外,數字化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社區及醫療等文化和公共服務也將很快上線。“此外,隨著城市和鄉村的發展,電子政務、智慧社區、物聯網和雲服務也將與人們的生活聯系更緊密。”
周慶山提出,通過政策調節手段來解決信息壟斷、不正當競爭以及公共信息服務不足等問題,是解決資費、基礎設施普及和安全支付的關鍵問題。“我國目前還缺少一部整體的《電信法》或者是《信息基礎設施法》,在此基礎上實現三網融合,才能解決目前信息產業壟斷、信息內容產業創新機制、信息市場失靈與公共信息失衡等問題。”
賈春福認為,未來的信息化生活圍繞著移動終端的增長,雛形已經顯現,但仍存在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比如,移動終端的安全性問題就比較突出,“目前相關的法規並不完善,雖然可以通過技術降低權益受損的風險,但要想維護良好秩序和解決糾紛,隻有健全的法律法規才能徹底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