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PMI連續14個月高於臨界點 當前經濟韌性好於預期

2013年12月02日08: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PMI連續14個月高於臨界點 當前經濟韌性好於預期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日發布數據,11月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 I為51.4%,同上月持平。這一數據高於此前51.2%的市場預期,為2012年5月以來19個月的高點,自此PM I已經連續14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多位專家認為,11月PM I繼續處於高位,顯示當前經濟韌性好於預期,不排除四季度中國經濟繼續回升的可能。

  從分項指標看,11月延續了10月漲跌互現的態勢,生產、從業人員指數環比回升,新訂單、原材料庫存、供應商配送時間環比下降。其中,11月生產指數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升,較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為19個月以來的新高,被認為是PM I走穩的重要支撐。“據我們了解,目前多數行業生產回升。比如,醫藥、汽車、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生產均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快於全國制造業平均水平。”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員陳中濤介紹說。

  此外,雖然新訂單指數出現回落,但是新出口訂單指數較10月上升0.2個百分點,達到50.6%,連續四個月保持在50%以上。陳中濤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走勢整體穩中趨好,歐美經濟明顯改善,國家穩定出口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應逐漸顯現,加之西方國家聖誕節即將來臨,國外需求季節性上升、物價上揚,由此帶動了近期國內企業出口訂單增加。目前,紡織、汽車、家用電器、機電等行業新出口訂單明顯上升。

  對於新公布的PM I數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這預示未來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他說,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明顯回落,反映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比較謹慎。

  出口訂單指數回升,預示未來出口增長走穩。綜合企業預期、投資、消費、出口等市場需求方面的情況,經濟平穩增長態勢已初步確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數據說明今年以來,隨著中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和顯效,企業生產經營環境逐步改善,制造業繼續穩中向好。

  隨著10月主要經濟數據以及11月PM I的公布,市場正在修正此前對四季度中國經濟較為悲觀的看法。中國社科院工業運行室副主任原磊表示,2013年前三季度,工業經濟總體上處於較低水平,但在下半年開始出現好轉跡象。四季度工業經濟增速可能會在現有基礎上有所回升。申銀萬國証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也說,當前經濟韌性好於預期,預計四季度G D P增速在7.6%左右,好於年初的預測值7 .5%。“我們認為在四季度,中國經濟將繼續觸底回升。”匯豐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孫珺瑋對《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說。

  不過PM I同樣反映出了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首先是產能過剩矛盾突出。陳中濤表示,11月生產指數為54.5%,新訂單指數為52.3%,二者差距又見擴大,達到2.2個百分點。在市場需求增長基本平穩的形勢下,要防止市場供需矛盾加劇。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研究員趙曉玲認為,“10月、11月PM I回升主要是受到生產指數大幅回升的帶動,而新訂單指數出現回落,表明需求並未明顯改善,產能過剩問題仍嚴重,已成為當前實體經濟增長的最大阻礙。”

  其次,小企業繼續面臨困境。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鵠飛說,11月小企業PM I指數僅為48.3%,相比上月下降了0.3個百分點,創下近半年的新低。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對制造業經濟企穩回升的作用更為明顯,小微企業經營環境依然堪憂。工信部工業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文彩霞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受成本高企、市場需求萎縮影響,當前部分有條件的中小企業開始尋求轉型,但體制障礙、行政壟斷和地域限制等因素使得中小企業面臨成長轉型障礙。

  最后,市場信心有所回落。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稱,從11月的單月PM I來看,盡管三中全會的全面改革方案為市場帶來一定的提振,但市場流動性持續緊張,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市場信心。

  這些問題有可能阻礙明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表示,延續2012年經濟發展態勢,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繼續明顯下降,經濟進入結構性減速期。生產者物價指數連續兩年負增長,實體經濟通縮現象非常嚴重,經濟回穩主要依靠傳統的地產投資、外貿回升和加大政府基建支出。2014年仍然是一個調結構、促改革、穩增長、控風險的調整年,隻有穩定財政金融架構,逐步釋放累積的風險,經濟結構調整才能順利進行。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著結構減速的壓力,預計保持在7.4%的水平。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