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公務員”還是一個新名詞。當年1月,《中國人事》開始系統介紹中國公務員制度。
●20年三代人:我的國考
●公務員職業誘惑:戶口、體面、穩定、有保障
●中西公務員制度最大區別:黨管干部
又是一年國考。
11月24日,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4年度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共科目筆試(下稱“國考”),在全國48個城市同時舉行。
今年共有130多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計劃招錄1.9萬余人。
據統計,本次考試共有152萬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實際參加考試人數為99萬,參考率約為88.5%,參加考試人數與錄用計劃數比例為51︰1。
公務員,在中國一直是為人所羨慕、崇尚的職業。鐵飯碗背后,是人們對社會地位、收入、安全感的渴求。
1993年中國出台《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公務員制度正式確立。被稱為“中國第一考”的國考,從1994年報名4400人、招錄462人,到2014年報名152萬、計劃招錄近2萬人,短短20年,職位招考規模增長了近50倍,報名人數增長則超過300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報考熱潮。2014年國考,平均每個崗位有77人競爭。其中,37個招錄職位的報名比例超過1000:1,最熱崗位競爭比達7192:1。
從最初的很多人不相信“通過考試就能當干部”,到今天的“考公務員只是與考研、出國等並列的選項之一”﹔從首屆隻有29個部門招錄,到今天的全國公務員“凡進必考”﹔從“成為國家干部的自豪”到戶口、福利的致命誘惑﹔從鐵飯碗、金飯碗,到“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退出機制探索……
20年來,日漸升溫的公務員熱背后,是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改革、完善過程。
20年、三代人“我的國考”
文章導讀: 1994年1月,人事部機關刊物《中國人事》(現改名為《中國公務員》),出現了一個新欄目“《條例》百問”,開始向全國人事系統介紹新建立的中國公務員制度。
1994年:“通過考試就能當干部?”
國內首次公務員考試,報錄比9:1,面試像“談心會”
1994年1月,人事部機關刊物《中國人事》(現改名為《中國公務員》),出現了一個新欄目“《條例》百問”,開始向全國人事系統介紹新建立的中國公務員制度。
對於“公務員”這一新名詞,“《條例》百問”解釋道,“在范圍上相當於我們過去所說的國家行政機關干部”。
那時,人們剛剛學會了買東西不用糧票,社會上還經常出現什麼叫“投機倒把”的大討論,在多數人眼中,進機關、當干部是當時最好的工作。
1994年7月30日,人事部宣布,將組織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首屆招考。
“當時,很多人不相信通過考試就能當干部,因為當時工作是國家分配的。”對於第一屆公務員考試,國家某部委工作人員、當時在北京市郊一家國企上班的李偉(化名)記憶猶新。
1994年8月1日,李偉借了一輛自行車,穿過大半個北京城,跑到人事部設立的公務員考試報名咨詢點打聽情況。“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參加考試,考過了是否真能進機關”。后來的統計顯示,那幾天,像李偉一樣前來咨詢的有14000人。
“當時進中央機關的主要途徑就是畢業分配,然而學校分配沒有統一標准,很多人托關系遞條子,我自己沒路子,還以為這輩子都沒機會邁進部委的大門了。”李偉說。
參加第一屆公務員考試的,多數如李偉一般是“二次就業”。當年發布的《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指出,“報考省級以上政府工作部門的需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這一年,公務員考試實錄名額為462人,報名4400人,報錄比約9:1。據了解,招錄的462個公務員職位,涉及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計劃委員會、人事部、建設部等29個部門,幾乎全是中央部級機關單位。
首次國考就在當年8月舉辦。考試那天,“一個教室幾十個人,每個位子之間都被拉開了很大的距離,有點像現在的高考,既激動又緊張。”李偉回憶說。那一年,公務員考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和公共基礎知識,考試題目涉及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政治經濟學等,還沒有現在令人頭疼的申論”。
統一筆試結束后,各部委還要給通過者組織面試。面對七八個考官的發問,李偉異常緊張,“那時候各處都實行分配,沒參加過面試,一點經驗都沒有”。李偉說,好在考官問的都是“為什麼要報考”、“以前做過什麼工作”一類的問題,不像現在的面試那麼專業,有點像“談心會”。
李偉說,被確認錄取的那天,自己感覺難以置信,遠在農村的父親知道后,殺了家裡的豬,像娶兒媳婦一樣請全村人吃飯,很有點光宗耀祖的意思。
第一個月,李偉拿到了300多元工資。與企業相比,公務員工資並不算多,但各方面的條件比企業要強多了,“連食堂的拉面師傅都是專門從蘭州聘請的”﹔平時吃飯有食堂,住宿有宿舍,看病公費醫療,“也不用花自己什麼錢,工資能攢下不少”。
最讓李偉看重的,是“有了行政級別,成了國家干部”。入部5年后,李偉被提升為副處長。“中央部委的晉升速度相比基層要快很多”。同一年,李偉分到了一套兩居室,“相比周圍的朋友,感覺很滿足。”李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