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污染罰款功效遭質疑 追責霧霾怎能見錢不見人

2013年12月12日09:56    來源:東方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污染罰款功效遭質疑 追責霧霾怎能見錢不見人

  原標題: 污染罰款功效遭質疑 追責霧霾怎能見錢不見人

  據報道,根據《遼寧省環境空氣質量考核暫行辦法》,去年5月至今年10月末,遼寧省對空氣質量超標的8個城市進行了處罰,罰繳總計5420萬元,由省財政廳直接從下級城市財政資金中扣繳。遼寧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扣繳的罰款,用於被罰的城市,但要用在大氣治理上。

  對於遼寧首開“霧霾罰單”,不少網民認為,治理霧霾必須調整能源和產業結構,罰款並非化解霧霾良策。就追責而言,必須要落實到人,不能讓納稅人繳納的財政資金成為冤大頭。

  罰款功效遭質疑

  有網民認為,各地環保部門要像遼寧省環保廳那樣敢於動真碰硬,該處罰要堅決處罰,絕不姑息遷就。應鼓勵和支持環保部門公正執法,從嚴執法。

  博主“樂思輿情”認為,首開霧霾罰單,對霧霾污染嚴重的城市給予資金罰款,罰繳資金全部用於藍天工程,治理環境空氣,這一政策的實施,單純從出發點上來看,是值得肯定的,表達了政府治理霧霾的願望。但是,僅僅通過罰金來控制霧霾污染是否可以真正達到化解霾危機的效果呢?這也許還真是一個問號。

  網民“邊緣行者G”表示,如果罰款有用,還要治理干嘛?出問題了,難道繳點罰款就行了?要罰就要罰到下次再也不敢才有效。

  網民“徒途人家”認為,罰款機制只是手段的一種,還應該配合其他手段,比如嚴格執行相關法律、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等。尤其是加大信息公布力度,讓社會廣泛監督。

  不能讓公共財政當冤大頭

  博主“黃紹堅”認為,各個地方政府要交給省環保廳的罰款,事實上還是納稅人的錢。不管是省環保廳的責任,還是各個地方政府的責任,總之,政府機構的工作沒做好,空氣污染嚴重,結果居然是納稅人自己掏錢交罰款,這叫什麼道理?

  博主“勇敢的余人”表示,罰款其實是財政資金的一種挪移,財政資金無論流向哪裡,都是納稅人的貢獻,難道納稅人是形成霧霾的禍首?本來,當地群眾就已經飽受霧霾之苦,最后竟然還要掏錢負擔這筆罰款。

  網民“金陵周”則發出了一連串的疑問—為什麼一出情況,就想到罰款?難道這就是管理的主要手段?難道除了罰款,就沒有更好的手段?罰款能根治嗎?罰款的資金流向哪呢?有監督部門嗎?監督部門是政府機構還是民間組織呢?因為罰的都是納稅人的錢,請慎重,善待,妥用!

  追責應落實到人

  博主“hyz921”認為,對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來說,罰款的效果,可能不如改進政績評價標准。提高環境保護等指標在政績考核中的權重,以此來決定官員的提拔任用、德能勤績,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唯G D P”的政績追求,增添淘汰落后產能的動力。遏制空氣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經濟手段不是不能用,同時還要更多發揮政績考核這個“指揮棒”的作用。通俗地說,把空氣質量和官員的“烏紗帽”挂鉤,要比罰點錢更管用。

  網友“傳奇葫蘆娃”認為,霧霾形成原因很復雜,很多不是地方政府自身能解決的。從追究責任角度來講,應該追究的是具體責任人,不應該讓地方財政拿錢來交這筆罰款。

  博主“西風獨自暖”認為,長期以來,由於我國產業結構偏重、產能過剩、能源結構單一等問題,燃煤產生的污染物對大氣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中國要從根本上治理霧霾,就要改變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一是要把能源消耗量降下來﹔二是要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三是提高傳統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排放。治理霧霾歸根結底是要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徹底轉變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生產方式。

  (經濟參考報 趙東東 整理)

(責編:郝帥、劉然)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