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價格操縱,還是正常的交易操作?12月20日部分個股尾市最后三分鐘異動,成為周末熱議的話題,個別銀行股一度驟跌。
上海証券交易所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了初步的解釋,因境外指數機構以滬深市場為取樣范圍所編制的指數成份股和權重分布調整,12月20日個別QFII跟蹤指數進行調倉,導致建設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和伊利股份等相關股票尾盤異動。上交所將對相關交易情況進行進一步核查。
QFII調倉事件引發了投資者對於光大烏龍指事件的聯想。某種程度上,他們共同反映了中國股票市場的一些重要問題。
事件反映中國股市的深度不夠。市場深度是一個市場不因大額交易而波動的能力,無論是光大烏龍指事件還是QFII調倉事件,都是因為大額的買入或者賣出,導致了市場的大幅波動。相關事件都涉及中國流動性最強的藍籌股票,這說明,即使是中國流動性最好的股票,大資金的進出也會出現重大擾動。以建設銀行為例,相關拋售金額不到一千萬,就引發了大幅度的下跌,這樣的情形說明,中國市場的流動性不夠已經到了何種程度。
流動性不夠,與制度與交易成本都有關系。中國的交易制度是T+1,如果採取T+0交易,市場將更具流動性﹔另外,交易成本是重要影響因素,如果印花稅等交易費用能夠減少,市場的流動性應會有重大改善。
流動性不夠,也與中國股市的廣度不夠有關。市場廣度是指市場參與者的類型復雜程度。任何交易都需要有對手,市場參與者的類型越多、復雜程度越高,交易就更容易持續下去。整體上,中國的交易類型相對還比較單一。比如說,從交易金額看,根據深交所的統計,個人投資者交易金額佔比超過8成。
個人投資者佔據了交易的絕對比重,說明中國股市的交易結構有重大缺陷。
事件反映中國股市的透明度仍待改善:QFII調倉事件在A股歷史沒有發生過,這屬於極端異常的事件。另外,由於交易日期比較敏感,為何是股指期貨交割日、還是交割日的最后幾分鐘、為何是這些影響力大的藍籌股等等,都需要給投資者進一步澄清。
監管部門以一般性理由來解釋非常規問題,可能會引發投資者的更大的不滿。
因此,不管該事件是涉及市場操縱,抑或該事件是正常的市場交易行為,該事件已經造成了重大市場影響,其中亦暴露出來股市運行過程中的若干問題。無論從何種角度,建議相關部門以該事件的發生為契機,展開進行深入分析,剖析事件的深層次原因,給出專門的調查報告和政策調整方案,進一步改進中國股市的運作。
《金台觀察》專欄是由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及外部專家聯合撰寫的短篇評論,提供具有洞察力的關於中國經濟、商業趨勢的解析。投稿或有關於文章的任何意見請聯系cy#(換成@)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