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痛心的禮金 變味的人情

孫少峰 彭亮

2014年07月16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禮尚往來是中國傳承久遠的傳統,隨禮也是華人人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據報道,近年來,在一些華人社會,隨禮有些變味兒,不斷攀升的“份子錢”成為不少華人家庭的經濟負擔,“禮金”超越“情意”,留給人們的隻有無奈和不情願。

  禮金看漲吃不消

  據報道,鄭先生是一位意大利華人,最近正為接連不斷的請柬犯愁。他說,像他這樣50歲左右的人,子女都到了結婚的年齡,特別是老鄉很多,所以禮金自然就少不了。從4月份以來,鄭先生已經參加了20多場婚禮。最近幾年算下來,每年最少也要出3萬到5萬歐元的禮錢,禮金成為生活中一個不小的負擔。

  在當地的華人社會,禮金雖未有成文規定,但習俗間有著無法擺脫的框框。叔伯、姨舅親一般婚禮要出禮金3000到5000歐元﹔好友或好友子女結婚一般禮金為1000歐元,普通朋友最少也要奉上500歐元,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一年奉獻幾分禮金,對於小有家資的華人家庭也許算不了什麼。但是,近年來受債務危機影響,華人收入不斷下降,不斷上漲的“禮金”對於家底較薄的華人家庭來說,不能說不是一種負擔。

  攀比之風違傳統

  生活在西班牙的華人劉女士也同樣壓力山大,因為近期她也連續收到了好幾份被稱為“紅色炸彈”的請柬。上個月,有一個閨蜜的小寶寶出生,做阿姨的她包了紅包,花了300歐元。下個月,她的一位遠房的表哥和一位老鄉又要結婚。最讓她糾結的是,紅包到底該包多少?盡管自己收入微薄,但少了不僅被人視為失禮,還丟了面子。

  據了解,華人婚禮禮金的興起,已有很長的歷史。在華人企業初創時期,就有華人長者建議,為了讓后生們從結婚開始,能夠有安身立業的資本,希望親友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在新人結婚時湊一些錢,好讓新人從結婚的那一刻便可獨立創業。

  分析認為,這種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互助模式,為華人家庭渡過困難,為華人創業初期貢獻不小。然而,隨著攀比之風盛行,禮金也成了一種“面子”的象征,參加婚禮的人必須根據自己的身份與新人的親疏繳納禮金。

  禮金本是加強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然而高額的禮金給華人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特別是對一些低收入的華人家庭,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質量。同時,人情消費上的攀比之風,也影響到了華人社會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

  務實方便傳真情

  不少有經驗的華人建議禮金多少要量力而行,不要給自己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同時,面對連續不斷的請帖也要善於學會拒絕,實在不想參加的婚禮宴席完全可以不參加。送禮金只是一種禮尚往來的行為,給了對方到時候還會隨回來,沒必要給自己太大的心理負擔。

  其他族裔的經驗值得借鑒,據了解,在意大利,本地人舉行婚禮,庄重、喜慶中帶有一種務實的簡朴,親朋好友在新人大婚時大多是送一些實用的生活用品,或為新人送上一束美麗的鮮花表示祝福。而嚴謹務實的德國人則願意直接將禮金折成實物。新人會在婚禮前數月找一家自己喜歡的百貨商場,挑選結婚所需用品,然后擬好清單,注明價格發給親友,便其贈送。

  禮金本是親朋好友間溝通情誼、傳達祝福的手段,隻有量力而行,不拘形式和數量,真正地做到務實方便,將真情包裹其中,才能讓人們把“份子錢”送得舒心,使得開心。

  圖片來源:新華網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合肥房叔窩案超30人涉案合肥房叔窩案超30人涉案
  • 兩國企爭地盤上百人對峙兩國企爭地盤上百人對峙
  • 盤點A股的明星股東們盤點A股的明星股東們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