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助推中小城市科學發展

——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綜述

本報記者 林麗鸝

2014年10月15日04: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2014年廈門評審會現場。
  資料圖片

  近年來,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始終把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研究列為重大專項課題。2004年,在江蘇昆山召開的首屆中國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領導及專家就中小城市科學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提出了構建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的任務。

  峰會后,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邀請來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中央黨校、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以及相關國家部委的專家共12人,組建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組”。課題組深刻把握國家政策導向,結合中小城市發展實際,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依據相關性、可獲取性、可對比性和重要性等原則,課題組分別構建了綜合實力、“兩型”城市、投資潛力三大指標體系。其中,當時的綜合實力評價包括經濟發展、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4個方面11個指標﹔投資潛力評價包括規模、基礎條件、活力、效益4個方面15個指標﹔“兩型”城市評價包括資源消耗水平、要素產出水平、環境友好水平3個方面9個指標。

  為確保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同時組建了30余位國內一流學者參與的評審專家組,並邀請6位中小城市領導參加評審會,對評價體系進行了充分論証和必要修訂。在科學設計和充分論証的基礎上,課題組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縣市500強和各省、市、自治區發展態勢較好的部分縣市作為發放基本情況調查問卷的范圍,以回收問卷的縣市作為評價樣本,對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進行了系統評價。2005年第二屆中國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發布了這一評價結果,首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及標准被正式提出,國內主流媒體高度關注,引領了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的輿論導向和政策導向。

  2006年之后,課題組牢牢抓住科學發展的本質和中央政策導向,緊密關注中小城市發展實踐,認真聽取評審專家組意見,每年都堅持通過評審會的方式對評價體系進行優化調整,並通過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高峰論壇發布研究成果,迄今已完成了整整10年的研究和發布。通過測評總結發展規律,通過研究探索發展模式,樹立典型、推廣經驗成為研究的三大核心任務。自2010年開始,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每年編撰出版《中國中小城市發展綠皮書》,總結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新鮮經驗,指引中小城市更好地推動科學發展。

  2012年,考慮到部分縣級行政區劃,盡管已經調整為市轄區,但由於遠離中心城區且含鄉鎮,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相對獨立,課題組將含鄉鎮的市轄區也納入評價范圍,對市轄區綜合實力和投資潛力進行了評價。

  2013年,為引導中小城市提升城鎮化質量,反思和檢討城鎮化相關體制機制,強化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支撐體系,課題組構建了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首次對全國中小城市的城鎮化質量進行了評價。

  2014年,考慮到中國鄉鎮實力的快速增長,部分鎮區也聚集了相當規模人口,具備較強經濟實力,國家相關部委正在考慮啟動“鎮級市”的相關方案。因此,課題組將實力較強、具備“建市”條件的鎮也納入研究范圍,對建制鎮的綜合實力進行了評價。

  迄今為止,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已經形成了3個子體系,即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含綜合實力評價、投資潛力評價、“兩型城市”評價和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市轄區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含綜合實力評價、投資潛力評價和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建制鎮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即建制鎮綜合實力評價)。從參評對象上看,擴展至368個縣級市以及1613個縣級行政區劃,並在此基礎上增加了632個市轄區和1000個建制鎮。

  10年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越來越完善,引起的關注越來越多,城市參與測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在推動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

  首先,彰顯了中小城市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截至2013年年底,狹義上看,中小城市直接影響和輻射的區域,行政區面積達881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91.7%﹔總人口達10.2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75.24%﹔2013年,經濟總量達32.34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56.85%﹔地方財政收入達29661.3億元,佔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的22.96%。廣義上看(包括含鄉鎮的市轄區),中小城市直接影響和輻射的區域,行政區面積達934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97.3%﹔總人口達11.62億,佔全國總人口的85.4%。2013年,經濟總量達48.07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84.6%﹔地方財政收入達47665.9億元,佔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的36.91%。由此可見,中小城市地位舉足輕重,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佳實踐區,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

  其次,見証了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正是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2009年至2014年的5年間,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由63.1提高至69.2,年均提高1.22,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生態環境以及政府效率均得到了較大幅度提高﹔中小城市投資潛力指數由78.3提升至80.6,年均提高0.46,盡管近年來投資潛力指數提升速度有所放緩,但中小城市依托資源條件和發展空間,積極借鑒發達地區和城市在園區建設、產業發展方面的經驗,在改善交通運輸、生產配套等硬件的同時,積極提高政府效能,優化投資軟環境,逐步增強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中小城市“兩型”指數由56.3提升至59.4,年均提高0.62,資源節約水平、要素產出水平和環境友好水平均有了一定提升,共同推動“兩型”指數增長。

  再次,引領了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的潮流。率先提出不簡單以GDP增長論英雄,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各級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建立一套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評價體系來涵蓋和反映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在關鍵時刻回答了“什麼是科學發展”“怎樣科學發展”的問題,引領中小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率先將生態環境和民生改善相關指標列入考核體系,並逐步增加非經濟指標的權重,引導中小城市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在綜合實力比較中,課題組較多地採用了結構性指標、人均指標和相對指標,弱化了絕對指標的權重,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反對對總量和速度的片面追求,比如為了反映城鄉發展的協調性,設計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以客觀數據為基礎,對中小城市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水平進行動態監測,力圖客觀公正,評價結果為有關決策部門提供了參考。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通過總體評分和單項指標評分,科學診斷城市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為中小城市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挖掘城市投資潛力、提升城市整體實力提供科學依據。

  最后,總結和概括了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的模式和經驗。近年來,為使課題研究更加切合實際,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在全國東、中、西、東北地區依據不同發展類型建立了昆山市、長沙縣、雙流縣、海城市等23個科學發展調研基地,著力打造一大批明星中小城市。這批明星城市已逐漸發展成為各大區域科學發展的楷模和領跑者,成為中小城市領域不同發展模式的案例和典型,成為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課題研究的數據樣本採集地,成為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的風向標。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15日 18 版)
(責編:胡挹工、王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點擊抽大獎點擊抽大獎
  • 多軌制致養老金差距加大多軌制致養老金差距加大
  • 盤點A股的明星股東們盤點A股的明星股東們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