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話說新農村:別忽視“十一連快”背后的隱憂

馮 華

2015年01月04日02: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別忽視“十一連快”背后的隱憂(話說新農村)

  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制約農民增收的老問題、新矛盾更加突出。要繼續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支持保護力度,加快農村改革步伐

  歲末年初,又到了盤點一年收成的時候。看看大數據,再翻翻小賬本,2014年的農民收入增速令人欣慰。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8527元,實際增長9.7%﹔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實際增長6.9%。有關部門表示,農民收入將實現“十一連快”,城鄉居民收入比有望縮小到3︰1以內。這是了不起的成績。

  在欣喜的同時,仍要看到城鄉居民收入之間的巨大差距。8527元和22044元,橫亙在城鄉之間的收入鴻溝何其巨大?尤其是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也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內在條件等都發生了變化,農民持續增收的老問題、新矛盾相互交織,難度加大。

  農民外出務工就業還有許多難題待解。工資性收入是農民增收的大頭,從去年開始,工資性收入就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首要來源。今年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快”,得益於農民外出務工數量繼續增加,工資水平穩步提高。但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與往年相比,農民外出務工數量和工資的增幅均在下降。這說明農民工就業仍不穩定,受宏觀經濟和城市二、三產業結構調整影響較大。就業質量和工資水平整體不高﹔社會保障不到位,勞動者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子女上學、夫妻分居等一系列問題都困擾著農民工。

  再來看農民的家庭經營性收入。今年糧食喜獲“十一連增”,但受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的雙重擠壓,普通農戶種糧收益有限。“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已成普遍現象。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給現代農業帶來希望,卻也面臨著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土地流轉難、貸款難等一系列問題。

  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近年來不斷增長,這主要得益於黨中央的惠農政策和改革舉措。但如何讓這部分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還有賴於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破解體制機制性難題。

  站在2015年的門檻上,謀劃農民未來的增收路。

  首先是繼續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支持保護力度,深化農村改革,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証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等工作,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其次是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改善農民外出務工環境,進一步推動戶籍制度改革落到實處,讓一部分農民在城市裡穩定就業,生活有保障。

  第三是在農業內部挖掘潛力,引導和規范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民增產增效。在此基礎上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引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如完善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等,推進農產品流通營銷,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由衷地希望,新的一年,讓農民增收的步伐邁得再快一些!

(責編:值班編輯、陳鍵)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