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陝西系統培養新型農民:種地成職業 農民有職稱

本報記者 姜 峰文並攝

2015年01月04日02: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種地成職業 農民有職稱

  圖為溫來宏向記者介紹新建的智能溫室西瓜大棚。

  冬日裡的秦嶺,群峰巍巍,如屏佇立。

  距離終南山脈僅有2裡地路程,西安市戶縣蔣村鎮同興村內,一座投資600萬元、佔地30畝的智能溫室大棚剛剛落成。

  “來年就要在這裡給西瓜育苗了”,42歲的溫來宏從自己的黑色越野車上下來,一邊向記者介紹大棚設施,一邊和生意伙伴發著微信。

  作為土生土長的同興村人,溫來宏的形象早已擺脫了人們對於傳統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由他任總經理的西安同惠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其關注領域也遠遠超出“田裡刨食、自給自足”的范疇。

  從2011年以來,陝西省農業廳經過調研、試點,先后制定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省推進工作方案》和《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暫行辦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績效考評試行辦法》3個規范性文件。截至目前陝西省已認定了84名高級職業農民、市級認定了中級職業農民55名,區縣認定了初級職業農民3696人。溫來宏正是這3835名職業農民中的一員。

  “啥叫職業農民,咱理解就相當於職業經理人,要用專業水平讓產業和項目發揮最大效益”,智能溫室大棚外,站立在他祖輩世代耕耘的土地上,溫來宏對記者說。

  “農民”,一場由“身份”到“職業”的變革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

  “瓜大姐”的艱難轉型

  回鄉創業,農民重新學種地

  職業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

  作為農業部確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省推進省份,2011年以來,陝西省按照調研試點先行、做好制度設計、實行精細管理、規范穩步發展的原則,逐步推進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探索破解新時期“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兩大問題的新路徑,其初步成果就是全省各級經培育實訓、考核評價而認定的3835名職業農民。

  對於“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西安市長安區大兆村村民、中級職業農民寧蔣娟頗有發言權。

  生於1970年的她,初中畢業后“一門心思想著‘逃離’農村”,“跑到城裡開起小飯館,一干就是20多年,比‘窩’在田裡種地賺得多去了。”

  “70后”不願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由於長期以來農業生產經營水平低、產業比較效益不高,像寧蔣娟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了離開農村、另辟天地。

  2008年,偶然間聽了一堂土地流轉惠民政策的講座,“賺到第一桶金”的寧蔣娟滿腔熱情回鄉創業,“投資30萬,流轉來50畝地種植大棚西瓜,幾乎是我開飯館的全部積蓄”,結果不懂得種植技術,寧蔣娟種出來的西瓜不僅個頭小、一部分還壞在大棚裡,“第二年就賠了接近20萬,當時真是欲哭無淚。”“種西瓜就像開飯館,‘術業有專攻’”,寧蔣娟很快醒悟到,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咱出身農民,也要學種地。”

  在西安市長安區農廣校、農技中心的幫助下,寧蔣娟提升了設施水平,引進了新品種和技術,“我們對她進行了種植技術、病虫害預防、合作社管理、農業法規等培訓”,農廣校校長張文學告訴記者,他們還幫助寧蔣娟注冊了“瓜大姐”品牌。目前,寧蔣娟已流轉了110畝土地用來種植果蔬,所在合作社也由最初的6戶發展到38戶,2013年銷售收入達到160多萬元。

  2014年4月,寧蔣娟參加了區農廣校組織的職業農民培訓。培訓后被推薦到西安市,經筆試面試成為陝西省中級職業農民,“培訓的過程就是一次技能再提高、視野再拓展的過程,十分急需,也十分享受。”

  務農有了專業分工

  從種植戶到“職業經理人”

  同樣經營西瓜,溫來宏的著力點與寧蔣娟不同。同興村,以前叫同家灘村,溫來宏說,這裡以前就是河灘地,“在蔣村鎮32個自然村裡,土壤條件最不好,別人小麥一畝地打600斤,咱隻能打二三百斤,再咋忙活也不得富裕。”

  后來,當地人開始種西瓜,也不甚理想,“當時種的都是露地西瓜,產量小,品相也不好看,每個西瓜外面都長著長長的葫蘆把子,經常被大市場拒之門外”。

  2000年,頭腦活絡的溫來宏到山東等地考察后,在全村第一個建起了大棚,“一畝大棚西瓜賣了4000元,相當於以前七八畝露地西瓜的收入。”

  嘗到甜頭的溫來宏並沒有急於擴大經營。他發現,農村會種地的人越來越多,會銷售的人卻少之又少,“農戶等著人上門收西瓜,價格被壓得厲害,自己出去賣,也隻能賣個批發價。為了銷售競相壓低價格,把市場價擾亂了,也弄得全村人不得實惠,種銷必須分離。”

  從2006年開始,溫來宏開始到外地聯系大客戶,將各個市場銜接到一起,逐步走上了從生產型向經營管理型轉變的道路。

  就在同期,他成為戶縣農廣校中專后農業推廣專業學員,“取得了中專后繼續教育學歷,相當於大專文憑”,戶縣農廣校負責人石阿娟告訴記者,溫來宏側重學習的就是農村專業合作社管理、市場營銷、農村財務管理等課程。

  到了2011年,溫來宏成立了西安同惠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並任總經理,每年收購1000多噸西瓜,還有1000多噸黃瓜、辣椒、西紅柿、小白菜等蔬菜,輻射包括同興村在內的3個鎮、10個村子,3年來銷售收入總計達5000萬元,“我們還投資400多萬元建設了儲量達1200噸的冷庫,用於果蔬儲藏和轉運。”

  2014年5月,經過系統化培訓的溫來宏,通過縣、市、省層層考核被評定為陝西首批高級職業農民。

  有職稱,更要有待遇

  職業農民盼更多政策落實

  記者從陝西省農業廳了解到,當地將新型職業農民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和新生代型。同時劃定了新型職業農民初、中、高三級在年齡、文化程度和收入等方面的標准。

  “人家專家教授、工程師有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啥的,如今咱農民也有了”,寧蔣娟心氣十足。這份心氣來源於職業農民帶給她的“體面感”,她和溫來宏更看重“職稱”相對應的“待遇”。

  據了解,未來陝西將探索農業產業項目的職業農民准入制度。確保農業資源要素向職業農民聚集,積極引導農村土地向職業農民流轉,簡化手續,強化服務,並在一些市縣開展職業農民貸款信用擔保試點,通過財政貼息,調動金融部門對職業農民發展產業的支持等。溫來宏、寧蔣娟也呼吁,盡快將對於職業農民的優惠政策落到實處,“讓我們這些農業農村先進技術的示范者、產業管理的引領者得到更多‘陽光雨露’和動力驅動。”

  到2020年,陝西職業農民培育總數預計將達20萬人。在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隨著勞動分工進一步細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職業農民”這一新型職業群體將進一步嶄露頭角。

(責編:值班編輯、陳鍵)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