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騰訊等八家機構入圍首批名單
央行擬向商業機構開放個人征信業務
業內判斷,征信行業開放將撬動千億市場
中國征信體系建設邁出關鍵一步。1月5日,央行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准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屬阿裡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旗下)、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准備工作,准備時間為六個月。這意味著,上述八家公司或將成為首批獲得個人征信業務經營資格的個人征信商業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曾表示,征信系統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一,在提高信貸效率、防范信貸風險、提高社會信用意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我國現有各類征信機構、評級機構150多家,年收入20多億元。總體來看,中國征信機構規模小,服務與產品種類少,信息獲取難度大,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征信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有券商機構測算,中國個人征信市場空間將超過1000億元,但中國目前的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的總規模僅為20億元,其中個人征信更是僅為2億元左右,一旦市場放開,未來中國個人征信的增長空間巨大。
目前,我國提供個人征信服務的“正規軍”隻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截至2014年10月底,征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信息。潘功勝在2014年底也曾提出,央行對大數據公司進入征信系統持開放態度,並且預計不久將有大數據公司進入征信市場提供征信服務。此前,已有不少商業機構表達了要申請個人征信牌照的意願。
2013年,央行下發的《征信業管理條例》和《征信機構管理辦法》中要求,征信機構的企業征信業務為備案制,個人征信業務實行審核制,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征信機構需符合兩個“第三方”,即信息來源於第三方,信息提供給第三方。
目前這八家機構只是按要求做好准備,真正取得牌照尚需時日。據悉,上述這八家機構未來在個人征信業務方面將各有側重,財付通信用產品和業務中心高級總監吳丹曾表示,“騰訊即將推出互聯網征信體系,這個征信體系的基礎是建立在騰訊大數據能力上,通過分析用戶行為記錄,向金融機構提供用戶評級信息。”拉卡拉高級副總裁唐凌也透露,“拉卡拉的企業征信業務主要面對的客戶群為股份制商業銀行,拉卡拉通過對中小微企業的流水賬做數據分析,獲得企業的信用評級報告。”
另外,中誠信征信公司的個人征信業務則將針對定向征信,比如銀行委托中誠信對需要貸款的農戶或小微企業主進行個人信用評級,再由銀行借此發放經營貸款。
不過,盡管征信業務的市場潛力巨大,但也有業內人士判斷,短期內開展征信業務盈利恐怕面臨挑戰,這些機構在發展中期的挑戰在於數據整合,而長期則在於產品、客戶的開發能力。“個人征信比企業征信要難做一些。整合數據資源將是最核心的問題,未來競爭點也在於誰能夠將數據融合起來。”一位互聯網金融公司人士分析稱。(蔡穎 張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