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中部崛起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河南5億元風險補償金撬動千億信貸投放小微企業

劉雅鳴

2015年01月13日15:1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河南5億元風險補償金撬動千億信貸投放小微企業

河南省2014年投入5億元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帶動銀行進一步釋放對小微企業的信貸供給,成效初顯。採訪了解到,河南通過設立這一補償金制度,實現將小微企業貸款產生的風險成本由過去銀行獨自承擔,轉變為政府與銀行共擔,調動了銀行機構積極性,是地方政府調控“新思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有益探索。

——每新增1億元小微貸款財政獎補50萬元

河南目前有39.8萬家小微企業,創造了這個省50%的GDP、80%的新增就業。但同時2014年上半年銀行業對小微企業貸款僅佔各項貸款余額約27%,盡管高於2013年全國平均水平,但其所獲支持與貢獻相比依然明顯失衡。為此,河南省政府2014年8月開始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通過創新財政調控手段,為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做出有益探索。

河南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2014年共籌集8億元資金。其中5億元用於直接獎勵銀行。根據《河南省小微型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銀行首先要達到“兩個不低於”(即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財政就“以銀行上年度小微貸款余額為基數,對本年貸款增量部分,按不高於0.5%的比例給予補償”。河南省財政已對12家銀行2014年上半年新增小微企業貸款的113億元進行了獎勵補償,全年預計獎勵總額超過3億元。

風險補償金刺激了銀行機構對小微企業信貸供給。建設銀行河南分行是2014年風險補償金的受益者。建行分行小企業金融服務部經理曾立群說:“因為貸款基數大,所以‘0.5%’帶來的實際補償很可觀。”上半年,該行對小微企業新增貸款33.42億,獲獎1671萬元,這基本彌補了新增貸款中不良貸款導致的淨損失部分。她說,下半年投放力度更大,能得到的獎勵也會更多。

“風險高”是銀行給小微企業貸款一直以來最大的顧慮。河南省財政廳企業處處長胡興旺說,2014年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為2.26%,高於同期貸款總體不良率1%左右的平均水平。其中每貸出去100億元平均有六七千萬元會形成真正的損失。而風險補償金實際上對這部分損失形成彌補,調動了銀行放貸積極性,“讓過去隻給‘寶馬、奔馳汽車’客戶服務的大銀行,願意委下身段,更多地為‘電瓶車、自行車’服務。”

5億元用於金融機構能夠撬動1000億元的銀行信貸資金供給,而河南省籌集的另外3億元則用於市縣的獎補,拉動各市縣設立到位風險補償資金規模約15億元。根據《辦法》,“對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的省轄市、縣(市),按照到位資金規模總量不高於30%的給予一次性獎勵﹔而且當年比上一年度增量部分按同比例給予獎勵”。

與以往財政政策不同,風險補償金不硬性要求地方配套,市、縣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主動作為的則給予獎勵。民營經濟發達的新鄉市行動積極,2014年共籌集2.05億元用於風險補償,獲得省財政1.45億元獎勵。新鄉市財政局副局長張新民說,在地方上小微企業出現信貸危機的背景下,2億元提振了新鄉銀行業的信心。2014年銀行給小微企業續貸比往年增加6億多元,幫助企業“過橋”。他表示,2014年所獲省財政獎勵的1.45億元,還將全部用於第二年的風險補償金,繼續做大資金盤子。

——資金使用效率高易於監管

通過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實現了這樣一種機制:近40萬家小微企業成長發展的風險由過去的靠強調社會責任或用行政命令方式讓銀行更多承擔,變成了現在政府和銀行共同承擔。銀行參與贏得了利潤,政府參與則贏得小微企業的發展和就業。河南省設立的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有如下特點:

操作簡單。據了解,東部省份部分地市也有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的嘗試,但在操作上,小微企業需首先向銀行繳納保証金,隻有出現處置企業抵押物也無法償還時,風險補償基金才會被激活﹔相關申請程序較復雜。河南省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在操作上簡單便易,隻需要銀行提供小微企業貸款項目明細,財政部門則會同人民銀行、銀監部門的分支機構進一步比對核實,即可直接撥付,操作上簡單易行。

易於監管。銀監部門等對銀行機構的小微企業貸款有統一統計口徑,數據被客觀記錄,難以虛報造假。河南省銀監局國有銀行監管處調研員克淑紅說:“這種辦法避免了由政府直接掌控資金分配,易造成一些企業鑽空子騙取補貼,或部分領域政府部門和企業利益輸送滋生腐敗等情況,對企業來說機會更加公平。”

普惠性強。近年來河南省財政也先后設立一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但資金大多通過項目安排、點對點直接補助企業。這種方式缺點一是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同時無法建立長效保障﹔二是一些企業根本接觸不到政府這一塊的獎補支持,普惠性較差。而通過對銀行進行風險補償的方式,政府不直接干預經濟活動,既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惠及面也更廣。

調動性強。風險補償金考核的是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增量部分。鄭州銀行小企業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蘇穎告訴記者,由於之前對小微企業貸款基數較大,2014年和風險補償金“擦肩而過”。銀行管理層研究將對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向小微企業再傾斜。為此,鄭州銀行2014年底開始蓄力,准備2015年再增加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力度,爭取拿到2015年的財政風險補償獎勵。

——建議改進對銀行“兩個不低於”考核體系

一些受訪的銀行業人士表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地方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新思路來創新“微調控”手段,建立資源配置“新規則”。河南在財政政策取向上,通過刺激銀行增加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河南省財政廳廳長朱煥然說,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設立中,體現財政支持經濟的方式有一種轉變,即由過去直接“點對點”支持企業,到現在“創造平台”,利用杠杆放大財政資金效應。這種辦法,一是不直接干預經濟,卻更好地發揮了市場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二是通過人行、銀監第三方金融管理機構參與,在資金的使用上更加公開公正。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困惑,以“兩個不低於”考核銀行對小微企業支持的辦法仍有待改進和完善。蘇穎告訴記者,以鄭州銀行為例,作為一家立足本地的城市商業銀行,其貸款余額的50%投放給了中小微企業,此前連續4年完成“兩個不低於”。但因2013年基數較大,2014年的“兩個不低於”難以完成。“盡管在踏踏實實服務小微企業,但2014年既得不到財政獎補,還帶上了個未完成‘兩個不低於’的帽子。”她建議,考核上應考慮投放小微企業的貸款在銀行貸款總量中的佔比及其增幅等指標。

破解小微企業貸款難仍需多維度、系統化支持。採訪中,河南多家銀行普遍反映,2014年下半年小微企業不良率急劇上升,出現了自2008年以來最顯著的轉折點。一家城商銀行負責人反映,僅2014年下半年就有7家企業主失聯,情況罕見。豫中部分地區出現銀行業集體抽貸局面,部分小微企業擔保鏈出現斷裂。銀行業提醒,小微企業活躍度是經濟是否良性的顯著指征,對當前經濟中的一些潛在風險亟須關注,對小微企業多維度支持仍需加強。(記者劉雅鳴 甘泉)

(責編:王子侯(實習生)、楊曦)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