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中國外貿增速連續三年低於預期 期待新一輪開放創造新空間

2015年01月14日01:29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中國海關總署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2014年中國進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4%,較去年年初制定的7.5%左右的目標差距較大。

這是中國連續第三年沒能完成外貿增速目標。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外貿增速放緩主要受到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低成本比較優勢不斷削弱等多方面影響。中國外貿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通過積極推進新一輪擴大開放,將為中國對外貿易創造新的發展空間。

2012年至2014年間,中國進出口6.2%、7.6%和3.4%的年度實際增速都沒能“達標”。

專家表示,在全球需求結構變化、國際分工體系調整、貿易保護主義強化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增長對國際貿易的拉動作用正在減弱,作為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制造”受到影響在所難免。

根據世貿組織發布的預測,2014年和2015年全球貿易增長預期分別為3.1%和4%,均低於過去20年5.3%的平均增速。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說,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無法支撐外貿的高速增長,是影響進出口增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這一負面因素未來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表示,入世后中國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超高速增長難以為繼,目前中國進出口在全球市場份額已佔到了12%左右,在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要繼續做大顯然難度很大。

外需不振、成本過快上升和貿易環境嚴峻是抑制外貿攀升的“三座大山”。當前,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國內外經濟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都可能對貿易走勢帶來重大影響。

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進口的走弱,成為拖累外貿整體低位運行的重要因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呂剛表示,歐洲等貿易伙伴需求不振、2013年上半年數據拉高對比基數等是出口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進口的回落則是國內需求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因素疊加所致。

根據海關總署測算,去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拉低中國進口值增速3.3個百分點。祝寶良認為,如果剔除2013年前4個月套利交易墊高對比基數的因素,2014年的出口增速與此前一年基本相當。

此外,地緣政治和大國關系博弈等風險也對中國的外貿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鄭躍聲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外貿易也進入了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為特征的新常態,預計今年外貿增速將略好於2014年,發展的質量效益也將進一步提高。

事實上,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間橫向觀察,中國外貿增速並不低。鄭躍聲介紹,2014年的前10個月,美國進出口同比增長3.3%,日本下降1.4%,前9個月歐盟進出口增長僅為1.1%。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盡管中國外貿運行的國內外環境都發生重大變化,但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通過積極推進新一輪擴大開放,例如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取得的改革開放經驗、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等都將為我國對外貿易創造新的發展空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說,得益於“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國與東盟、韓國等自貿區建設的推進,去年中國對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出口增長較快,未來隨著與相關經貿伙伴關系不斷深化,預計2015年出口能夠小幅改善。

匯豐晉信基金首席策略師王春認為,雖然外貿數據不佳,但是也表現出中國政策上對低端外貿的放手態度,也進一步促進出口產業升級,通過匯率手段迫使經濟實現轉型,傳統的“增長驅動”模式將讓位於“改革驅動”。

呂剛表示,外貿結構調整已取得成效,但還難以在一兩年內完成,需要相當長的過程。經濟新常態下,中國不能過多指望歐美經濟的大幅回升,還是要通過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和體制機制創新,助推結構調整、優化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從而抵消外需不振的影響。

來自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的消息顯示,今年中國商務部將深入落實穩定外貿增長和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優化進出口環境、減輕企業負擔。(採寫記者:王希、於佳欣、何宗渝、有之炘、王原)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