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建筑學家稱官員干預設計致中國山寨建筑多

2015年01月16日03:31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說,建筑領域的問題,絕不是簡單的學術問題。 受訪者供圖

  ■ 對話人物  程泰寧

  著名建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第三代建筑大師群的代表人物之一。

  ■ 對話動機

  直陳央視“大褲衩”違反建筑本原、帶來安全隱患,痛批燕郊“天子大酒店”建筑媚俗。近日,在新書發布會上,“當代中國建筑設計現狀與發展”課題組組長程泰寧針砭近30年來建筑界出現的種種問題。

  課題組將4年來調查總結的經驗,融在《當代中國建筑設計現狀與發展》《中國當代建筑設計發展戰略》兩本書裡。程泰寧院士指出,建筑界崇洋迷外現象嚴重,大型建筑成了城市炫富工具,領導愛當設計師。他力圖喚醒社會各界,共同改變中國建筑設計千城一面、文化斷裂的現狀。

  立項

  “做這個課題得罪領導”

  新京報:這兩本書可以說是當下建筑領域研究的重要成果,最開始怎麼想到做這個課題的?

  程泰寧:說來話長。當初決定做這課題時,很多人、甚至包括課題組的人都不太有信心,覺得很難做。

  新京報:為什麼呢?

  程泰寧:首先就是建筑設計缺乏一個既定標准。一座建筑,你說好我說不好,互相說服對方很難。更重要的是,我們說這30年中建筑領域出現的問題,最后多半都指向體制和領導那裡去了,得罪人的事。當時就有人勸我,你做這個課題干嗎,把領導都得罪了,還要不要接項目了,會有這方面的壓力。

  新京報:后來為什麼決定堅持呢?

  程泰寧:我一直在思考,中國建筑這30年應該好好梳理總結一下。你看現在我們的城市,媚俗建筑、山寨建筑比比皆是,問題早就應該總結和討論,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做課題的這三年中,不看好的聲音也一直沒斷,“建筑的問題說不明白,說了也白說。”后來我想,白說也得說,如果建筑師自己不說,你想指望誰?

  新京報:有一種責任感?

  程泰寧:作為建筑師,我以前一直信奉少說多做,讓作品說話。后來慢慢發現,很多問題不說不行,公眾不理解,領導瞎指揮,建筑師自己再不發聲,就更積重難返了。

  新京報:前段時間在文藝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了“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現在很多人說這課題趕得正是時候。

  程泰寧:確實有點機緣巧合。其實,我們的課題研究始於四年前。但這恰恰說明建筑問題已經不是建筑界本身的問題,到了引起國家最高領導人重視的程度。換句話說,這樣的課題研究,即使我們不做,相信也會有其他人做。

  怪相

  建筑師要麼屈從要麼出局

  新京報:領導瞎指揮的現象,目前在建筑領域很嚴重嗎?

  程泰寧:的確如此。我們做課題期間,不少建筑師談到自己經歷時情緒都很激動。其實大家感同身受。建筑畢竟有專業性的評價標准,但現實情況是,“領導官越大,建筑水平就越高”,他說了算嘛。

  新京報:建筑師無法保証獨立性?

  程泰寧:在權力主導的背景下,作為建筑師,要麼屈從,要麼出局。你不聽我的,有人聽我的,反正就得按我說的來。

  新京報:你也遇到過類似情況?

  程泰寧:很多建筑界的年輕朋友會說,我在這個位置上,會不會好一些,受到的干預少一些。是好一些,但真的好不了多少。很多時候也要妥協、讓步甚至放棄。

  新京報:這種例子多嗎?

  程泰寧:不少。我給你舉個例子。

  五六年前,在山西要做一個40萬平米的建筑群,我做了兩輪方案,領導總是不滿意,說希望有民族符號、中國元素,而且具體提示我要設計一個跟中央軍委、公安部大樓一樣的檐口和柱廊。我是個建筑師,有自己的專業立場和堅持,后來隻能選擇放棄。

  現狀

  被異化的央視“大褲衩”

  新京報:領導喜歡的東西是不是都比較具象?

  程泰寧:領導喜歡看過的國外的東西。他會跟你說“你給我設計像國外的某個建筑”。你看在中國遍地開花的山寨建筑就知道了,蓋個“白宮”,蓋個歐式街區,領導覺得這個很有身份,但在建筑領域,山寨是最讓人不齒的。

  新京報:領導們樂此不疲的原因是什麼?

  程泰寧:缺乏文化自信,崇洋迷外。在某些領導和開發商眼裡,大型項目必須請外國建筑師,否則項目就不上檔次。

  幾年前,有個溫州世貿中心的項目,業主委托我們做方案,但有個條件,希望找個有高鼻梁設計師的外國設計公司合作。美國有個著名的建筑師事務所我比較熟,就找了他們幫忙。方案評審時,業主希望外國人來介紹,但開評審會的前一天正趕上9·11事件,這建筑師被總公司召回去了,方案評審會上隻能由我介紹。業主在會上特別強調,因為9·11,美國的建筑師沒能來。其實那個方案全部都是我做的,就是這麼滑稽。

  新京報:因此在一些城市,這幾年出現的大型作品幾乎都出自外國建筑師?

  程泰寧:北上廣這種現象更明顯。我們曾調查過北京、上海、廣州的約一平方公裡的城市核心區域。結果發現在上海的這個區域內,26幢建筑無一是國內設計師設計的﹔廣州的12幢建筑中,僅3幢為國內設計﹔北京的10幢建筑有6幢由西方建筑師設計。在這三個中國主要城市的核心區,隻有不到1/4的建筑是國內建筑師設計的。紐約時報網站文章曾公開宣稱“中國幾乎所有知名的現代化建筑都是出自外國建筑師之手”。

  新京報:以“大褲衩”為例,你對它的設計一直持批評態度?

  程泰寧:其實我批評“大褲衩”,是因為它為了造型需要,挑戰了力學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線,為結構的安全性、消防疏散的安全性帶來了嚴重隱患,同時帶來了超高的工程造價,由原定造價的50億元到竣工后100億元人民幣。CCTV大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已經被異化為一個滿足廣告需要的超尺度裝置藝術。這種違反建筑本原的非理性傾向值得我們關注,如果不指出這種傾向,泛濫開來,影響會很壞。

  新京報:隻管造型,不管安全和功能?

  程泰寧:是這個問題,違背建筑的基本規律。前幾年高鐵大躍進,各地新建高鐵站一味求大,造型越夸張越好,視覺越刺激越好,而不去問這個建筑是不是安全、節能,是不是符合人流組織的需要。所以你看有些高鐵站漏水,機場頂棚被吹跑,安全問題非常多。

  國外的規矩是,建筑師設計了這個建筑,出了問題要負責。但在我國,天價設計費給了他們,出了問題還是政府買單。對一些外國建筑師來說,中國的某些地方真正是“錢多、人傻、速來”。

  改變

  從重建規則開始

  新京報:其實這些年不少國內建筑師的作品都在國際上獲得了認可。

  程泰寧:是的。很多中國建筑師都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設計中的東方理念能得到國際認可,但是咱們領導卻不認,這的確很悲哀。

  新京報:總結完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程泰寧:我們現在做這個工作,總結一些經驗教訓,就是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領導的重視。這兩本書的出版,多少起到一些效果。

  要說到改變,絕非一朝一夕。建筑領域的問題絕不只是簡單的學術問題,建筑問題不可能僅僅通過建筑來解決。要改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新京報:就目前而言,具體可以做的有哪些?

  程泰寧:作為一名建筑師,頂層設計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但可以提出建議,從一些具體問題開始。

  拿建筑招標來說,這個過程能不能做到公開透明。你為什麼選它,領導定方案的依據是什麼,能不能公示出來,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再有如國際招標問題。現在的狀況是,很多大項目,中國建筑師想跟外國建筑師平等競爭的機會都沒有。直到最近,也就是總書記批示后,南方某大城市搞博物館招標,領導指示要找外國建筑師。結果除一家本地建筑設計單位外,其他國內建筑師一律被排斥在外。有些人崇洋迷外的毛病一時改不了,但可以通過制度來糾正。這次我們在“院士建議”中就提到,應該規定“在國際招標中,中國建筑師不能少於一半。”給中國建筑師一個機會總可以吧。

  新京報:聽說,社會各界對這次課題成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你怎麼看?

  程泰寧:過譽了。我們做課題研究的根本出發點,是希望為中國建筑師尋求好一點的創作環境,引起各方面對建筑設計領域存在問題的重視和關注。我們不過是開了個頭而已。

  新京報記者 盧美慧 浙江杭州報道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