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港元拿到香港身份証的日子,在2015年1月15日按下了暫停鍵。
2015年1月14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發布的《施政報告》中表示,“香港將從1月15日起暫停投資移民計劃。”
梁振英稱,暫停投資移民計劃后,香港將推行新的計劃,吸引移居海外的香港居民第二代回香港發展,同時推行新的政策,吸引優秀人才來到香港。
香港經濟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梁海明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暫停投資移民已是大勢所趨,由於經濟環境的變化,政府發展思路的改進,政府對投資移民政策作出修訂和更正,是負責任政府應有的做法。
移民“閉閘”之前,百人瘋狂申請
在此次暫停計劃中,受到最直接影響的當屬移民業務及相應的產業鏈,有多家移民機構向記者表示,他們的業務受到了這一政策的影響。
其中一家投資移民機構的顧問表示,早在施政報告公布前一周,他們就收到確切消息,“那一周時間裡,所有工作人員都要忙瘋了,僅1月14日當天,前來辦理移民香港的人數就超過百人。”按照政策規定,在施政報告發布當天下午4時30分香港入境處下班之前,遞交的申請材料或者備案仍然可以有效。
“與大多數歐洲國家相比,香港投資移民者不需要長期留居香港,移民后,內地居民原有的戶口不會取消,名下的資產也可以自由進出,且沒有任何外匯管制。”一位移民機構人士表示。
上述投資顧問表示,香港的投資移民業務佔公司總業務量的30%,暫停投資移民政策對他們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政策實施后,公司將把主要精力轉向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
除了移民中介機構之外,券商、保險及第三方理財機構也相應受到了影響。2010年修改后的投資移民條件規定,申請人必須投資1000萬港元於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一大型銀行私人銀行部的人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客戶有的會有資產轉移或者家族信托需求,投資移民其實也是理財業務的起點,投資移民業務的暫停會使其業務受到一定的沖擊。
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向媒體表示,可供投資移民選擇投資的香港認可基金,隻有約50隻,佔整體1000隻認可基金的比例很少,直接影響有限。不過有關的投資移民除了以1000萬港元買入基金、股票、保險外,也會額外投資其他金融產品,對整體基金界將有影響。公會會跟進此政策,及了解政府背后的考慮與暫停的時間。
匯業証券首席策略師岑智勇表示,施政報告一定會對金融機構產生影響。其中,專做投資移民業務或者投資移民業務佔比較大的券商和保險公司受到的影響則會更大。
投資移民11年“吸金”2000億港元
香港投資移民計劃自2003年10月推出,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者已超過4萬人,已批准投資移民24481人,4萬多名申請者中,有九成來自內地。
香港入境事務處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香港吸納的總投資額為2058.1億港元,其中投資房地產金額約425.88億港元,投資指定金融資產1632.22億港元,投資移民平均每年為香港帶來約200億港元的資金,除了利及香港股市以外,高息企業債券、基金銷售及投連險等產品也是受惠的一環。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稱,香港停止投資移民的目的是“順應香港人口結構的變化,提升香港競爭力”。
梁振英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會推行試驗計劃,吸引已移居海外的香港居民第二代回香港發展,同時放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的逗留安排,鼓勵人才及企業家來港及留港發展等。此外,還將調整“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的綜合積分制,吸引更多擁有優秀教育背景或國際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才來港發展。
縱覽過去十多年,香港特區政府當年提出投資移民計劃有其時代背景。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表示,2003年10月,恰逢SARS疫情過后。當時,香港遭遇嚴重的經濟衰退,急需吸引外來資本重振經濟,當時除了推出投資移民的政策,香港還和內地簽署了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並面向內地49個城市開放“自由行”。
“這些舉措為香港經濟做出了顯著貢獻,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內地涌入的資金炒高樓價危及當地民生,不過目前投資市場不缺資金了。”林鄭月娥表示,純粹的投資移民不再被視為重點吸引的對象,相反,她強調的是對外來人才包括移民海外的港人二代的引進,而這背后是香港人口結構,尤其是勞動力人口結構的微妙變化。
在此期間,投資移民門檻一度升高。
2010年10月14日,香港入境事務處宣布,最低投資金額由650萬港元增至1000萬港元,同時不再允許投資房地產。配合此項政策,香港特區政府還出台了針對非永久性香港居民購房的買家稅,以打壓香港房價。
新京報記者致電多家投資移民機構,均表示不能再辦理投資移民,且從這些機構了解到的信息顯示,香港1-2年內應該不會放開投資移民計劃。
“據我們了解,僅暫停前最后一周提交的申請材料就有上千份,而過去十多年批准是2萬多份,所以消化最后一周的申請也需要1-2年吧。”一位移民機構的人士向記者說道。
否認與內地反腐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香港居民可以自由轉移財產,這對內地富商很有吸引力。此外,近期媒體曝光一些內地富豪藏身香港,不願回內地配合或接受中紀委的調查,還有一些富豪通過香港公司將財產轉移到其他國家,自己“失聯”或跑路。
有聲音認為,香港暫停投資移民計劃是為了配合內地反腐。
據大公財經報道,梁振英隨后於傳媒高層簡報會上強調,暫停計劃與內地反貪完全無關,事前也沒有與內地方面作任何溝通。
香港經濟學者梁海明向記者表示,要到香港投資移民的人士,需要通過香港特區政府層層嚴格審批,申請材料弄虛作假是過不了關的,尤其是香港已經回歸祖國,雙方在司法方面進一步緊密合作,那些貪贓枉法人士,是不敢、也不會如此明目張膽,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到香港。
九成移民投資不定居
近年來,停止投資移民計劃的並不止香港一地,2014年2月,有著“貪官天堂”之稱的加拿大宣布停止自1986年起執行的投資移民項目,另據記者了解,美國的投資移民項目將於2015年9月30日到期,屆時是否還會延續尚且未知。
梁海明稱,在投資移民政策推出以來,出現了兩個90%現象。第一個90%是90%的投資移民都是中國內地民眾﹔第二個90%是90%的投資移民並不會定居香港,只是花錢買個身份,這對香港而言,是有違初心的。“雖然資金可以在短期之內刺激經濟,但時間長了實際對經濟的貢獻就開始遞減,這在經濟學上被稱作‘報酬遞減法則’。”梁海明舉例說道,就像不少人喜歡喝咖啡提神,但第二杯、第三杯的提神效果,並不如第一杯的效果來得明顯。
梁海明表示,作為對國際資金有天然的吸引力,且擁有超過3200億美元龐大外匯儲備的香港而言,要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推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勞動力、生產力和創新、高科技方面的人才。
“既然投資移民隻能吸引到香港不缺的資金,而不能吸引到香港缺乏的優質人才。投資移民政策遭喊停,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梁海明說。
香港投資移民政策變遷
2003年10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首度推出投資移民計劃,門檻為650萬港元,可投資香港房地產或合資格的金融產品,曾為SARS過后香港衰退的經濟打過強心針。
2010年10月14日,香港政策重新修訂,投資額從650萬港元調整至1000萬港元,也將房地產投資剔除出獲准投資的范圍,同時公告將每三年檢討一次。為配合此項政策,香港特區政府為打壓房價,還出台了針對非永久性香港居民購房的買家稅。
2015年1月15日起,香港特區政府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特首梁振英表示政府擬推多項優化措施,積極招攬外來的人才和專才。
□新京報記者 郭永芳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