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民營公司首推個人征信服務 信息安全備受關注

張遙

2015年01月30日00: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民營公司首推個人征信服務 信息安全備受關注

  與美國廣泛使用的FICO信用評分類似,中國人也將擁有屬於自己的個人信用評分——根據個人在互聯網上和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記錄得出分值,試圖成為身份証之外的另一張“社會通行証”,未來可以在租車、貸款、交友等方面使用。

  28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開始在部分用戶中進行公測,推出“芝麻信用分”,用戶在自己的手機上即可授權、查閱,這份評分嘗試直觀地呈現用戶的信用水平,需要經過用戶授權開通,芝麻信用才會開啟。

  從形式上來看,此次開啟公測的芝麻信用分與美國的FICO信用評分類似,採用了國際通行的信用分表現信用水平高低,芝麻分的范圍在350分到950分之間,分數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

  這被視為是近期中國個人征信體系首次釋放向商業機構開閘信號以來的一個新進展。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允許8家機構進行個人征信業務准備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位列其中。

  相比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中國的個人征信體系建設起步晚,發展不完善,主要依靠銀行系統的金融信用數據覆蓋面有限。如何將數億網民的互聯網行為記錄與現實社會行為軌跡打通,反映個人信用情況,備受外界關注。

  芝麻信用方面表示,分值背后是芝麻信用對海量信息數據的綜合處理和評估,主要包含用戶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系等五個維度。

  據介紹,芝麻信用基於阿裡巴巴的電商交易數據和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數據,並與公安網等公共機構以及合作伙伴建立數據合作,涵蓋了信用卡還款、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住址搬遷歷史、社交關系等等。包括網購消費的偏好、上網行為的習慣,這些蛛絲馬跡也將成為芝麻信用打分的依據。

  至於信用評分的應用場景,據透露,芝麻信用在公測期間已與租車、租房、婚戀、簽証等領域的合作伙伴談定了合作,即將提供試驗性的服務——例如未來當用戶的芝麻分達到一定數值,租車、住酒店時可以不用再交押金,網購時可以先試后買,辦理簽証時不用再辦存款証明,甚至相親時也可以將信用評分作為一項依據。

  “從目前的設計來看,推出個人信用評分是往前進了一步,但有多大意義還有待觀察。數據能在多大程度上覆蓋個人行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能否反映個人信用情況。”浙江大學金融學教授汪煒說,不論是金融業的征信數據庫,還是互聯網領域的數據信息,單一的數據庫都很難全面反映。

  從國外的實踐來看,在美國,商業的征信機構有償向銀行、保險公司、房地產商、用人單位等市場主體提供消費者的個人信用報告,授信機構也會主動向這些信用報告機構提供消費者的信用記錄。如果個人有好的信用,能快速獲得貸款,有時還能拿到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利率,買車、買房貸款也能免於抵押。

  在國家層面,中國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在過去一年逐步推進。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共享,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信用相當於你的’名片’。”芝麻信用首席數據科學家俞吳杰說。

  不過,征信體系建設仍然面臨一些難題。汪煒認為,不論對於現有征信體系,還是近年來嘗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政府、機構,當前最大問題仍是信息“孤島”,應當盡可能整合平台和數據,建立盡可能完善的征信體系。

  研究者們提到,上一輪金融危機過后,浙江一些地方政府就試圖建立當地的社會信用體系,結果在實踐中發現,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並不順利。眼下這一輪征信體系建設中,商業征信機構如何與政府部門數據互通仍需要破題,而各家商業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或許更難實現。

  “建設誠信體系應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加強對大數據平台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建成比較完善的征信大數據基礎。”浙江工商大學教授陳壽燦說。

  另一個普遍擔憂的是個人隱私保護。芝麻信用方面表示,不管是機構還是他人,要查看芝麻信用分,都必須獲得用戶本人的授權。“個人隱私的保護是芝麻征信的首要考慮因素,具體操作中包括所有信用相關信息的採集一定在用戶知情的前提下開展。”俞吳杰說。

  受訪者表示,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也是誠信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中國相關部門正在推動社會信用立法。據悉,國家發改委和央行聯合制定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年重點工作任務》已從立法、行政和行業自律三方面,對保護個人信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做出了安排部署。

(責編:孫博洋、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