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5日電 (記者 魏晞)“我個人不太贊同把這次降准理解為通道性降准,或者未來還有多次降准、甚至降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是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金融體系狀況,進行鬆緊適度的、穩健性的貨幣政策操作。”
“相信我們的貨幣政策能夠對當前復雜經濟局勢進行有效管理,可以有所作為。現在時間還太短,我們相信可以用更長時間來檢驗這個政策。”
三大基本政策意圖促降准
中國央行2月4日宣布自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進行專門的定向調控。
就此陸磊表示,此次降准有三個基本政策意圖。
首先,此次降准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供給,是根據整個貨幣供應量、特別是基礎貨幣投放的結構性變化,作出的相應政策擺布或安排。中國的國際收支中,過去多年呈現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而2014年卻出現了960億美元資本與金融項目逆差,按照近期匯率折算,這相當於5000-6000億人民幣,因此會對金融體系流動性構成相應程度的影響,此次降准正是根據這一結構性情況進行的相應操作和適時反應。
其次是季節性因素。根據測算,歷年春節前以及春節長假期間,都是中國現金投放量比較大的時期,每年都需要進行流動性調節。過去,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金融體系投入流動性,但現在,僅靠公開市場操作不足以彌補季節性因素或節日因素導致的資金缺口。因此可以通過這次降准實現和公開市場操作的有效配合,形成相應流動性供給。
第三,是“定向”,此次降准特別針對支農、支小等薄弱環節。定向降准,是希望貨幣資金能夠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讓貨幣政策在結構調整當中發揮相應的作用。
非啟動“強刺激”:為結構調整爭取時間空間
針對外界認為連續降息、降准是“強刺激”的開始,陸磊表示,“我個人不認為這是實施強刺激的開始”。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從原有相對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此時進行相應政策調整是客觀的、順應規律的反應。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還比較突出,實體經濟中特別是制造業、小微型企業壓力相對比較大。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實行相應的定向的、結構性降准,目的還是為了動員金融資源到實體經濟部門當中,這也是根據目前經濟增長、企業景氣狀況和物價運行態勢作出的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政策擺布。
陸磊強調,通常所說的強刺激是“大水漫灌”,不是定向的,而是全面的、更大力度的操作。
“未來,我們仍然會根據經濟運行指標和態勢,按照鬆緊適度、按照穩健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來進行相應操作。”
“無論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永遠無法取代實體經濟部門的活躍度、競爭力。”但同時,政策面並不是毫無作為,適度的進行預調和微調,可以為經濟增長、結構性調整爭取時間、空間,避免在這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經濟短期波動。
政策並不“滯后”效果已顯現
自去年以來,中國實施的“定向調控”政策效果如何?
根據測算,從去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按照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這樣一個指標來衡量,中國實體部門獲得的融資總體成本水平明顯呈現下降通道。
但同時,陸磊強調,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也是“三期疊加”的客觀反映,在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小微型企業和大型、壟斷企業相比,在融資成本中一定存在天然的差異,這一規律古今中外皆然”。陸磊表示,在這一前提下,多種政策特別是定向性貨幣政策的實施,對於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至於降息降准是否會導致金融資源流向非實體經濟,仍然在股市、房市流轉,陸磊認為,“金融市場的反應永遠快於實體經濟”,但是,“並不意味著實體經濟不作出相應反應,而是需要一定時間傳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