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北京2月11日消息(記者張奧)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春運獨家帶來《你所不知道的機場之管制員》,他們指揮飛機起降,安全第一同時兼顧最高效率。干著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工作,他們眼中的天空到底有多大?
空管塔台360度視角 目測很重要
指揮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部門是民航華北空管局,空管部門既要監控天上也要觀察跑道,對視野有很高要求。首都國際機場西區的塔台高99米,坐電梯到達頂層,還要往上爬一層樓,才能到塔台——管制員們工作的地方。
塔台是360度的視角,整個機場盡收眼底,管制員帶著通話耳機盯著眼前的天空、跑道,還要不時的看著雷達顯示屏上的飛機,以及電腦上各種參數。他們做出判斷,然后向飛機下發指令。氣氛緊張到,我們絕對不敢打擾。
塔台管制室副主任郝雅琳介紹:
郝雅琳:塔台是一個360度,席位是圓形分布,針對跑道布局,指揮跑道的席位必須要對著跑道。相關指揮地面的席位要目視到大部分的地面范圍。管制員之間的協調,包括移交,一個飛機從滑出到起飛,包括降落,沿途要經過很多管制單位的指揮。這些管制單位之間相互銜接,工作密切配合。
郝雅琳:塔台管制員主要是目視觀察,看外面跑道上的活動,看自己發的指令,飛機是不是按照這個指令來執行。現在我們的這個塔台也是安裝了監視雷達,他也要抽出一定的精力要去看這個監視雷達上的信號,通過這個信號來識別空中這些即將落地的航空器飛機到底是什麼航班,在通話中要跟這個飛機建立聯系,識別它的航班號,位置速度高度有助於指揮這個飛機落地。
最重要的崗位要求兩人負責
塔台上,不同管制席位配備的人手也不同,重要的崗位是兩個人盯著同一個屏幕,相互補位。
郝雅琳:兩個人的一個崗位,就是塔台管制崗位。那個崗位要求雙崗制,一個人是主管制員,拿話筒去指揮飛機,另一個是助理管制員,他負責監控、監聽,協調,主管制員在發現有問題的時候,有潛在風險的時候,做以提醒。
有雷達和電腦幫忙,管制員還要判斷什麼呢?
首都國際機場的跑道有起飛的、也有降落的,我們在停機坪上等待的時候,會覺得飛機之間的間隔很短,指揮飛機等待還是前進的,有什麼依據呢?塔台管制室副主任郝雅琳說,影響飛機安全起降的是尾流間隔,這中間有大量的計算。
郝雅琳:所謂尾流間隔就是重型機按照發動機的推力,起飛過程中或者在降落過程中,發動機產生的分流,再加上這個發動機翼間產生的渦流,共同形成這種尾流。后續在同樣的航跡下面,會對飛行的航空器產生致命的影響,所以說為了保証安全的間隔,我國對於有尾流影響有明文規定,跑道指揮的航空局監管,第一要看尾流間隔﹔第二是航務間隔。
郝雅琳:管制員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為這些航空器之間配備規定安全的間隔,現在我們的跑道既有落地飛機,也有起飛飛機,在這種情況下,管制員指揮難度就加大了。要去計算,因為空中的飛機運動過程是一個動態,它的速度各方面都是有變化的,還要按照規定的間隔標准,去配備安全間隔,塔台管制員每天承受的壓力主要來自於這個。
管制員工作高度緊張 晚上會失眠做夢
盡管雷達上能夠顯示飛機的位置,但很多時候還是要根據機型、速度、間隔、天氣等多種因素做出復雜的判斷。塔台管制員是一個高度緊張的職業。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目前是國內唯一同時使用三條跑道,兩座指揮塔台的機場,民航華北空管局的管制員們指揮著平均每天1600多架次的航班起降,高峰時段平均每條跑道每一分鐘就起降一架次航班,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航空管制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郝主任也是從一線管制員干起來的,他說最開始從事這一職業的時候,只是有點累,沒太多壓力,可隨著年齡增長,對工作和職責了解越來越深入,后怕多了、遺憾也多了。
郝雅琳:空域的范圍是有限的,飛機的量增長,空間指揮難度加大了,標准嚴格要求,管制員心裡就想,我指揮這片空域,怎麼在這片空域裡飛機的間隔配備好,可天空就這麼大,而職責確實無限的。
郝雅琳說,體會、探測到其中一些風險了,就會覺得后怕,“有時候飛機在對講機裡呼叫你,猛地一激靈,才發現飛機飛到這了,我怎麼把它忘記了。”
到這個時候管制員開始做夢,做一些很可怕的夢,郝雅琳做過噩夢——突然天空裡飛機有很多,間隔特別緊,飛機就像空中風箏一樣,上下落著,這個在實際中是不可能的,然后就被夢驚醒。
這樣的夢,很多管制員都會做,一段時間平復了,過一段時間又會出現,因為這份工作的職責太大了。空管局為管制員請心理咨詢師,進行專業的輔導和疏導,平時也給大家組織登山、打球、游泳等體育活動,為他們解壓。
不過由於工作壓力大、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時候還要黑白顛倒上班,很多管制員都會出現頭疼、神經衰弱、失眠這樣的情況,也有人申請暫時離崗。
最怕的是飛機在起飛途中發生故障
如果飛機臨時備降、油量緊張,這些情況,管制員往往能提前得到信息,可以事先安排,准備充分並不緊張。可怕的是一些突發情況,比如起飛時,飛機的發動機出現故障,那才真著急。
郝雅琳:管制員首先要處理的就是指揮這個飛機按照有利飛行員的操作去指揮,協調后面的應急救援情況,問機組的意圖。還有其他一些程序,比如需要不需要耗油,還是緊急著陸,這些情況比較緊張。但是我們平時對這些特殊情況都是有訓練的、有預案的,所以我們有特勤檢查單,平時每年的管制員的復訓,這些特勤的科目都是在復訓的要求裡,每年有特定的復訓要求。
空管塔台知多少?
1、塔台有4個班組的員工,上兩天班、休息兩天(白夜休休),要交接班、開會布置今天的飛行活動、還要報告身體狀況,上班前8小時內不許飲酒。
2、空管員都是從專業院校畢業,經過相關培訓(模擬機等),在工作中經過2年半的崗位培訓后,28歲至30歲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管制員。
3、首都機場航空管制員中,女性比例佔到25%。
4、飛機放行有飛機流量系統,空管員會根據它的排序,給飛機放行,依據空中間隔各地的流控、影響等,能夠達到空中整體效率的提升。
5、天氣是否符合起飛、降落標准,由駕駛員決定,管制員提供情報服務、做安全建議,比如大雨、霧霾時候,會建議備降、復飛,不過最終還是由機組決定。 如果機組在下降到30米時,依舊看不到跑道指示燈,就要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