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中部崛起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襄陽漢江義務救護隊愛心編織救護網

2015年03月20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愛心編織救護網

  在湖北襄陽,蜿蜒的漢江邊上,有一支上千人組成的義務救護隊,13年來,秉承著“水上救援、不收錢物、出現意外、后果自負”的原則,默默守護在漢江之畔救護溺水者,他們攜手為市民編織了一道安全防護網……

  “感謝襄陽游泳協會英雄、漢江義務救護勇士”。日前,在襄陽市樊城區火星觀碼頭,記者看到了鑲嵌著這行金字的錦旗。這是一位落水者家屬贈送給碼頭義務救護隊隊員王秀群的。

  “那一次救人真的很驚險,我一手托人一手游,游了100多米就再游不動了。幸好跟上來的游友帶來了泳圈。”回憶起救人的經過,王秀群直咂舌。

  44歲的王秀群身高一米八,黝黑泛紅的臉上常帶微笑。身為義務救護隊員,他常駐碼頭,24小時值班,吃住不離,家裡有急事時才回去一趟。

  火星觀碼頭只是漢江義務救護中心布置的6個救護點之一,王秀群也只是襄陽市游泳協會漢江義務救護隊中的一員。13年來,隊員們每年值班3個月,用愛心在漢江之畔筑就了一道安全的防護牆,先后挽救了1705條鮮活的生命,贏得了市民的尊敬。

  “一句謝謝,就讓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

  “一江碧水穿城過,十裡青山半入城”。漢江蜿蜒,賦予襄陽城以靈動水景,但同時也帶來了悲痛——每年,變化莫測的漢江水都要吞噬幾十條人命。最多的一天,8個人在這裡失去生命。

  “那個夏天,下午4點左右,我看見一個小伙子讓兒子騎在自己肩上在漢江邊戲水,突然一不留神滑入江中。我趕緊過去救,也隻救了小伙子,他兒子落在水裡,第二天才在下游300米處找到尸體。”談起加入漢江義務救護隊的初衷,自幼在江中玩耍,練就一身好水性的63歲老人宋達江,眼中含淚。孩子的奶奶在漢江邊喊了一夜孫子的名字,那種撕心裂肺的場景,印在宋達江心裡,揮之不去。

  “每年特別是夏季總會發生多起事故,一起事故就是一條生命,背后是一個家庭。”宋達江嘆了口氣。

  2002年,襄陽成立漢江義務救護隊,宋達江不顧年事已高,毅然報名加入,站在了隊伍的最前面,直到今天他依然是杜甫巷救護隊隊長。

  “水上救援、不收錢物、出現意外、后果自負”。多年來,在漢江義務救護隊,像宋達江這樣堅守江邊拯救生命的有上千人,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牢記這句團隊誓言。在每一次救援后他們都會默默離開,不留姓名、不留地址,也從來不給溺水者家屬增添任何麻煩。

  “每次將溺水者救出水面后,家屬們都會過來表示感謝,一句謝謝,就讓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宋達江說,救護隊員們冒死救人,所期待的,只是一聲謝謝。

  “資金有缺口,救援能力卻不能馬虎”

  漢江救護隊共有6艘機動船,分駐在6個救護點巡邏救援。船是租用,每個月給船主1000元錢租金。另外,為保障隊員水上生活,給每人每天近30元補貼。

  每年夏季5月6日到9月5日,漢江邊游泳的人會“扎堆兒”,平時就有7000多人同時下水,最多時段會達到2萬人。這個季節,需要6艘船18個人全部出動,而平時隻需要一兩艘船巡邏即可。

  “成立之初,最缺的是救援資金和專業人員。”宋達江說,24小時值守,隊員吃飯和住宿都需要錢。下水救援是個“技術活”,還要有一定的急救知識,而這些都是普通游泳愛好者不具備的。

  宋達江是襄陽棉織廠退休人員,每月隻有微薄的退休金。在救援隊,大部分隊員的經濟情況都不寬裕,年齡也以50歲以上者居多。

  好在襄陽市政府大力支持,每年給漢江義務救護隊10萬元補貼。這些錢,勉強夠救護隊租船置辦設備,並為隊員們購買保險。

  “雖然是義務救護隊,但是我們要打造成一支專業的水上救護力量。這不僅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還需要對救護人員進行嚴格把關。”漢江游泳協會副會長楊鋒斌介紹,目前按照漢江義務救護隊員選聘辦法,義務救護隊員要持証上崗,每月每人發補貼1000元。2014年已有48人自願報名參加。

  楊鋒斌介紹,除了政府的補貼,救護隊還會受到一些企業的資助,“但要建設專業隊伍,資金還存在缺口。資金有缺口,救援能力卻不能馬虎。”

  為提高義務救護隊員自身素質,襄陽漢江游泳協會每年都要與“120急救中心”和救生裝備公司聯合培訓游泳協會會員,尤其對義務救護隊員進行溺水急救、心肺復蘇等方面的培訓,讓他們掌握專業救生救援技能。

  “讓溺亡事件在漢江襄陽城段絕跡”

  2月14日下午,在襄陽漢江灰包嘴救護點,64歲的蔡國銀開著機動船在水上巡邏,船頭隊旗飄揚。一隻高音喇叭、4把竹篙、7個救生圈,這是船上3名隊員的全部裝備。他們的工作是發放漢江安全游泳倡議書,提醒泳者注意安全、下水時穿戴救生設備﹔遇到有人溺水的情況,迅速組織救援。

  13年以來,漢江義務救護隊參與義務宣傳、勸阻不計其數。在這個義務救護隊裡,有資產雄厚的企業老板,也有一貧如洗的下崗工人,有本可以安享晚年的退休干部,也有忙於生計的小攤小販。大伙兒來自各行各業,卻都為了同一個目標:“讓溺亡事件在漢江襄陽城段絕跡”。

  13年前就參加救護隊的小北門義務救護點隊長李建新,經驗獨特:上下巡視,預防為主﹔不以救人多少為目的,確保救護溺水零死亡。

  隨著漢江襄陽段崔家營電站開始蓄水,漢江襄陽城區段水位抬高兩三米,在江邊游泳變得更加危險。但是,義務救護隊救的人卻越來越少。“這說明我們的勸說宣傳和預防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建新說。

  2002年至今,在灰包嘴、羅家碼頭、小北門,火星觀碼頭、杜甫巷江邊碼頭、魚梁洲大橋橋頭等6個救護點,救護時段內未發生一起溺亡事故。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20日 06 版)

(責編:王子侯(實習生)、劉然)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