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網站近日公布了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2015年中央財政預算報告。為體現修改后預算法要求,今年首次按照經濟分類披露了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內容。2015年,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總額為9375.71億元,預算報告首“晒”工資福利支出,為3712.1億元。
有專家指出,工資福利等支出原先是放在行政管理費用中的,公眾難以從“粗線條”的預算報告中看出。此次按照經濟分類列示,使得公眾對實際支出的去向用途更加清晰,也是預算公開中的一種新嘗試。
預算報告的進步,修改后預算法“有了牙齒”是根本的推動因素。修改后預算法對人大的監督作了很多規定,對於預算公開的規定是全方位的,不僅預算草案須公開,預算編制、執行和決算等財政運行過程都要公開。
公開透明是最好的監督方式,預算公開落實到位才能真正體現法律本意,才能真正體現預算監督的剛性。中央預算首晒工資福利,值得點贊。
接下來,另一個問題來了,首“晒”的這些工資福利支出算不算多?公眾在預算報告裡還找不到答案。隻憑著直覺說“多”說“少”都是不負責任的,這需要專業的知識作為支撐。
預算報告看不懂,有什麼后果?在不久前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2015年預算報告以贊成2483票,反對304票,棄權87票的結果通過,成為本次大會獲得反對票最多的報告。
為什麼代表反對票多?可能有一個簡單的道理。編制的預算報告固然需要專業和詳細,但最根本的是要讓人大代表讀得懂,並且在看完報告后能夠相信,報告中所涉及的賬目支出是合理的。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樣欠缺,代表就可能投反對票。
當然我們要看到,預算報告反對票最多,並不意味著今年預算的編制水平相比往年差。相反,按照修改后預算法的要求,今年的預算報告在編制、初審環節都有很大進步。比如,預算報告比較全面地報告了上一次人大全體會議決議提出的一些要求,增加了分析的內容和分量,積極回應了一些社會各界關切的問題,提供了預算審查簡要讀本。隻不過,在“看得懂”方面,預算報告還有改進的空間。
如何改進?專家會給出專業的思路,筆者僅關注三個問題。首先,擴大公眾參與,在預算編制的每一個環節都及時向社會或者至少要向人大公開征求意見。其次,預算報告要說理,說明相關支出是多了還是少了,原因何在。第三,增加前置程序。可以考慮在全國人代會召開前,通過適當方式讓代表對預算報告進行初審,根據代表意見對預算報告進行修改后再提交大會審議。
公眾越來越關心國家“錢袋子”,背后是民主與法治意識的提高,適應這種新常態,預算編制還要繼續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