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4月8日文章,原題:亞投行的成功不僅是運氣中國政府大概不敢相信自己運氣會這麼好。上周,以色列總理本雅明 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以色列將加入北京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此舉無異於在亞洲事務上往美國的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
盡管內塔尼亞胡與美國總統巴拉克 奧巴馬(Barack Obama)關系並不友好——3月3日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上發表的演講已讓奧巴馬倍感尷尬——但中國政府最早構想設立亞投行的時候(那至少是在兩年前),絕對沒想到能吸引這樣一個美國的長期盟友加入其中。
英國是第一個無視“美國反對亞投行”的美國盟友。一開始,英國“變節”加入亞投行似乎只是一次沖動之舉,后來事情卻演變成了北京方面徹底的戰略勝利。
包括澳大利亞和韓國等傳統美國軍事盟友在內的50多個國家已簽署加入亞投行。到目前為止,隻有日本站在美國的一邊,附和奧巴馬政府對這家新銀行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標准提出的擔憂。
不過,中國政府在亞投行事務上取得的成功並不僅僅是運氣,也是極為明智的政策調整的成果。
中國的戰略轉變還受益於其最大的地緣政治對手犯下的一連串幾乎有點可笑的錯誤。美國國會遲遲不願簽字通過讓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揮更大作用的改革方案,雪上加霜的是,用他們喜歡在國會上說的話來說,奧巴馬政府無法在亞投行事務上“統計票數”。
在背后反對一個機構並悄無聲息地失敗了,這是一回事;大張旗鼓地做這些事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對奧巴馬來說,更糟糕的是,如果他無法獲得國會的“快車道”授權,確保刻意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達成協議,他在亞太地區的地位還會進一步削弱。
如果TPP談判失敗,奧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經濟部分就徹底失敗了,這無疑會讓北京又驚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