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初開始,一系列經濟穩增長政策接連出台。即使如此,一季度經濟數據仍不盡如人意,全年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相關人士認為,新一輪降息窗口正在臨近,進一步降准仍有較大空間。
針對近日出現的“中國版QE”論,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還沒有下行到需要動用QE這類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程度。除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外,相關部門可通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工具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預計基建投資會成為經濟穩增長的關鍵。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要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認真選擇好投資項目,做到有市場,有長期回報。
降息窗口漸行漸近
實際上,此前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發布后,有專家和市場人士預計,新一輪降息窗口正在臨近。國泰君安分析人士指出,降息窗口正在打開。從各個市場觀察可看到,市場對短期利率、調控效果存在信心,對中長期轉型信心仍不足。可以預見,美國可能在三季度中后期進入加息周期。最為有利的中國降息時間窗口正在二季度打開,二三季度仍各有一次降息將是大概率事件。
中信証券最新發布的二季度宏觀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在總需求面臨下行壓力等情況下,二季度將可能降准降息各一次。報告稱,在我國進入金融周期下半場后,需通過寬財政匹配鬆貨幣。央行[微博]對政策性金融機構再貸款,或者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再貸款,以支持具有公共品性質的基礎設施投資,可以部分彌補地方財政壓力對基建投資的影響。
包括野村、渣打在內的多家外資投行預計降息窗口正漸進。渣打銀行[微博]稱,央行可能在6月底前再度調低基准利率0.25個百分點,以降低資金成本。央行准備出售外匯,以阻止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必要時可能再度採取降准措施,以補充因外匯干預措施而流失的國內流動性。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二季度,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空間還會存在,但相對於降息而言,未來進一步降准的必要性和空間更大。不過,短期內是否降息還是要根據經濟數據變化去採取相應的調整舉措,因為利率政策調整需考慮的因素會更多元,包括資本市場、就業狀況、通貨膨脹等。他說:“在經濟下行周期,降准和降息通常會交替進行。現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確實還有進一步降息的必要,但是否馬上降息,還需進一步觀察二季度數據。”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此前對媒體表示,從目前的高達18.5%的存款准備金率,以及CPI和經濟走勢看,還有進一步降准空間和可能。一是PPI和CPI都處於低位,為進一步降准提供足夠空間。二是根據目前高達18.5%的存款准備金率,還有進一步降准的足夠空間。三是根據經濟增長情況看,如果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有進一步降准壓力,從經濟發展看后續可能進一步降准。
“中國版QE”言之尚早
盡管流動性整體寬鬆格局可能將持續,但對近期出現的“中國版QE”論,多數專家認為言之尚早,“放鬆”並不意味“放水”。
針對市場上關於中國央行將實施量化寬鬆政策,通過直接購買地方債投放基礎貨幣的傳聞,中國人民銀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央行沒有必要以直接購買新發地方債的QE手段來投放基礎貨幣,法律也規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資。馬駿表示,央行手中有包括定向再貸款、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和各種流動性調節工具,足以維持合理的流動性,保持貨幣和信貸的平穩增長。“今年我國將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他強調。
陳雨露表示,此前降准是採取鬆緊適度貨幣政策,但不等同於強刺激。從全球貨幣政策背景看需要降准,目前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都在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國需要適當降准降息對沖和應對國際寬鬆貨幣政策環境。
溫彬直言,央行直接購買地方政府債券,一方面存在法律障礙,這實際是一種財政赤字貨幣化行為,在相關法律規定中有嚴格限制。另一方面,央行釋放流動性的手段還很多,中國經濟還沒有惡化到需直接突破法律障礙的程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表示,所謂QE通常是指央行直接擴大資產負債表,以便在常規貨幣政策失效的情況下,壓低長期利率從而刺激借貸行為和經濟增長。“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還沒有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的歐美。我們的1年期基准借貸利率仍高達5.35%,這意味著常規政策工具的空間依然很大。”
穩增長關鍵仍在穩投資
馬駿表示,除了貨幣政策工具之外,政府還正在使用財政和結構性改革等政策工具,以對應經濟下行壓力。
我國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工具箱內還是有許多可用工具的。摩根士丹利報告認為,中國財政狀況仍有余地,赤字佔GDP比重略微高於2%,其他融資渠道可緩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借貸收緊的影響。
分析人士預計,針對穩增長尤其是穩投資的“組合拳”式調控料將加碼,“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將成為投資重點。
民生証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微博)[微博]表示,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表明中央已經關注到“積極財政不夠積極”的問題,強調“增加公共支出”,調動各方積極性。地方政府可能改變狀態,掀起基建投資熱潮。
管清友認為,基建思路依然是區域振興,核心的就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但是,也有新意,一是更加注重“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投資﹔二是在融資方式上更加依賴社會資本,通過PPP和城鎮化基金彌補資金缺口。
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短期內經濟增長仍將依靠投資,穩投資關鍵還是基礎設施投資。二季度基建對其它投資對沖效果將更強。雖然低迷的經濟需求仍將制約投資增長,但可以觀察到投資出現一些積極信號。一是在基建帶動下,新開工出現反彈﹔二是基建投資將繼續加碼,作為穩投資重要手段,配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內鐵路、電力、管網基建將繼續提速﹔三是地產銷售見底,地產投資不會斷崖式下跌,增速下滑可能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