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 陳鍵)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蔡鄂生今天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指出,明確服務對象是中國財富管理的重點。蔡鄂生演講內容摘編如下:
“財富管理”這個題目看起來比較大,但實際它並不大,關鍵是我們怎麼看。現在各類機構有的說是大資管時代下的理財,也有的說是財富管理,這些詞很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兜裡有錢了,肯定需要金融機構來幫助理財,讓財富繼續增長,這是毫無疑問的。
現在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我們怎麼針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的文化來進行財富管理,我覺得這是主要的。
從國際市場或者從國外長期的歷史發展來看,財富管理不是什麼新的題目,這是一個傳統。針對這個主題,歐洲商業銀行已經干了若干年,而現在我們還要認真討論這個題目本身就說明一個問題:面對著中國市場上不同的群體,到底財富管理怎麼定義?這是第一。
第二財富管理的服務對象是誰?是像國外一樣用“高淨值、超高淨值”來劃分群體,還是說把銀行理財產品也算成財富管理的一種方式?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研究的。
我跟一些國外的金融機構聊天得知,香港人能接受各種的產品與服務,但是到了中國內地,人們對於本身的需求定位好像不太清晰。收益的高低、期限的長短,所要瞄准的東西京不太一樣。在我們這個環境下,服務對象需要什麼?我覺得這是財富管理市場能不能很好發展,或者說金融機構能不能更好地為大眾服務的主要問題。
現在的產品很多,干這行的人也都很聰明。按照一種財產關系和信托關系,把錢放在機構投資人手裡,機構投資人再把錢放到專業機構手裡,都算一種理財方式。但我覺得,上述問題如果搞不清的話,對於監管者、資產管理者來說,可能都遇到一些問題。
在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過程當中,國際市場上的限制規則和中國市場上一些觀念存有很大差異,我們還是依托審批來決定你能做什麼。現在,中央、國務院一直要求簡化行政審批過程,但我們的市場承受度到底怎麼樣,這都需要考慮。
所以,如果現在讓我從財富管理專業角度來講,或是去談每個機構該干什麼,我說不太出來,其實,有些也不用說,教科書上有國外銀行操作流程。綜合化銀行是怎麼干的,看看匯豐或者UBS就知道了,它的財富管理職能部門會針對你的需求定制各種產品,資金到帳以后,除了財富管理部門,還可以與投行、商行結合。在它那個池子裡,應該怎麼運作,方式是很清楚的。
我們現在能按這種流程走嗎?還沒有這種基礎。像中信這樣的,有銀行又有信托,單純的商業銀行現在也慢慢開始有點放開了,有信托的,也有租賃的,也有基金的,這些基本市場經營方式已經存在了,但是你怎麼滿足或者說面對我們現在的這種群體來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服務,確實值得思考。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往根上看,要看實際的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