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報告稱征碳稅對中國GDP損失不超0.8%

預測全國統一碳市場明年建立

方燁

2015年06月12日01: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11日發布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5)》稱,短期來看,征收不同稅率的碳稅和能源稅會引起生產成本上升,進而帶來GDP的下降,但這兩種稅收政策對GDP的損失不會超過0.8%,屬於可承受的水平。該研究所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日本名古屋大學共同創辦。

  報告中,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宇等專家近期利用CGE模型,模擬測算碳稅和環境稅的效果和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在對環保部出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GB13223-2011》新標准對中國宏觀經濟和排放的影響的模擬結果顯示,新標准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大,致使GDP增速下降1.25%,火電行業產出下降3.99%。但新標准能夠降低高耗能行業產出,有利於節能減排。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鄒樂樂和名古屋大學教授薛進軍利用CGE模型對能源稅和碳稅的功能進行了仿真。結果認為,從長遠來看,能源稅和碳稅都能降低部門的能源消耗和相應的二氧化碳排放,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潛在能量。

  報告副主編、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戴彥德等專家通過對中國能源發展路線圖進行各種情景分析認為,無論從國際能源發展的大環境,還是國內的經濟、能源發展形勢來看,中國均處在能源轉型的最佳時期。

  戴彥德等專家認為,中國將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達到煤炭峰值,2025到2030年期間實現碳排放峰值,2035年前后實現能源峰值。研究發現,調整能源結構和能源強度在實現峰值目標方面是最為有效的政策手段,將峰值時間提早,會對GDP和就業有較大影響。

  中科院科技政策所所長王毅等專家利用情景分析方法對未來可能的若干類政策進行了模擬。他們認為,中國的主要峰值可以分階段達到:在未來5-10年內,主要能源、污染密集型產業達到峰值,實現產業結構將發生變化、結構節能貢獻率增加﹔未來10-20年內,主要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實現峰值﹔2030年前后,達到碳排放峰值。上述專家同時表示,“中國實現碳排放峰值取決於綜合成本,對我國來說,獨特的能源稟賦和產業經濟結構,提早達到峰值必須付出較大的代價,因而面臨困難的選擇。”

  報告還預測,2016年起中國將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這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述專家建議,政府在制定減排政策應充分考慮到空間特性,應著力於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優化產業布局,實現減排的成本最小化和區域碳排放的平衡。

  報告稱,二氧化碳已被一些國家列為“大氣污染物”。但在中國,除了政策規定強制執行和各種合法與非法的費用、罰款以外,因為沒有從法律上界定二氧化碳的屬性,現在還無法像征收環境污染稅那樣征收碳稅,而是以資源使用稅等方式間接征收以控制碳排放。上述專家們建議,要制定和實施碳稅或環境稅,必須首先提供法律依據,界定二氧化碳是污染物。

(責編:李棟、劉陽)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