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省域經濟分化嚴重 近期穩定還需投資

陳德勝 李洪俠

2015年06月18日08: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省域經濟分化嚴重 近期穩定還需投資

  ●我國省域經濟分化是在世界經濟低位運行、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且產能過剩嚴重等因素作用下的結果。

  ●從中長期看,省域經濟的協調和持續發展,關鍵是各地區形成更加均衡的經濟結構,擺脫對單一傳統行業的過度依賴,形成經濟持續增長的自生能力。這需要政府層面的設計、改革和市場環境的維護,也離不開市場層面的持續積澱和創新,必然是一個長期過程。

  ●經濟近穩在投資,永固靠創新。下一步,政策的關鍵是,兼顧近期穩增長和長期創新創業、產業升級。

  實現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目標,離不開區域經濟的協調和持續發展。2015年一季度,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情況下,31個省區市的區域經濟運行走勢分化。呈東慢西快格局,但中西部速度大幅放緩,而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不均衡,抗風險能力不強,因此穩定經濟近期還需投資,長期發展要靠創新。

  省域經濟發展分化加劇

  表面看,我國省域發展總體呈現“東慢西快”格局。從經濟增速看,今年一季度,低於7%全國平均增速的10個省份中,有5個屬於東部,其中遼寧僅增長1.9%﹔然而,重慶、貴州、西藏三個西部省市經濟增速均超過10%,領漲全國經濟。但是如果就此得出“東慢西快”、甚至中西部經濟強於東部經濟的結論,就顯得簡單化和表面化了。因為,我國地域廣闊,各省情況不同,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各異,每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形成都有其歷史和現實原因。不考慮我國多年來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向西開放等戰略以及我國經濟和產業發展階段,簡單比較一個季度的數據無法得出科學結論。

  事實上,西部加快發展的局面在金融危機前后就已經形成。原因主要有,一是新世紀以來,國家相繼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二是發展水平偏低往往意味著未來發展空間較大。按照世界銀行2012年標准,我國人均GDP超過12000美元的高收入省份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其余省份均在4000-12000美元之間,屬於中上等收入水平。隨著基礎設施完善、產業轉移、向西開放等政策推進,各類要素加速向中西部轉移,我國中西部地區具備保持較快增長的條件。

  目前中西部經濟增速回落幅度偏大需要關注。中西部地區連續多年加快發展的大背景下,分析當前所謂“東慢西快”,應主要看各地經濟較高點時回落幅度。分省看,回落幅度在5個百分點以內的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河南、廣東、廣西、甘肅、貴州、青海、寧夏、新疆14個省區市。其中,北京、上海、江蘇等屬於經濟結構合理,發展水平較高,經濟轉型升級進展較快,經濟發展相對穩定。而貴州、青海、寧夏和新疆等地區則是因為地處偏遠,經濟相對封閉,受外部大環境影響相對較小。回落幅度在5-10個百分點的有天津、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西藏、陝西15個省區市。其中,天津、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是受到節能環保硬約束和重工業依賴度高影響,其余省份更大程度上是此前大規模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帶來的高速增長的合理回落。回落幅度在10個百分點以上的省份有:山西、遼寧,根本原因是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單一所致。可見,盡管目前看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仍快於東部地區,但是中西部地區回落的幅度卻明顯大於東部地區。由於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不均衡,抗風險能力不強,如果不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增速回落趨勢還可能加速。

  結構性差異是省域分化的主要原因

  我國省域經濟分化是在世界經濟低位運行、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且產能過剩嚴重等因素作用下的結果。除此以外,各省之間經濟表現差異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產業結構差異導致經濟增速差異。首先是中西部普遍二產偏重。2013年第二產業比重超過50%的省份有15個,其中10個為中西部省份﹔第三產業比重超過45%的有8個省份,其中6個為東部省份。其次是受國內外需求和產能過剩影響,重工業依賴程度高的省份經濟下滑快。一季度採礦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分別下降14.5%和61%,制造業兩者都是正增長。隨著國際和國內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東部地區原有部分企業開始向中西部甚至國外轉移,使得江西、重慶等中西部省份的經濟增速仍然處在相對高位。

  二是國有企業佔比較多的省份經濟情況不佳。在經濟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國有企業經營狀況相對差於其他類型企業。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下降6.8%和29.3%,主營業務利潤率僅為4.51%,規模大致相當於國有企業3倍的股份制企業,上述三個指標分別比國有企業高9.5個、24.1個和0.43個百分點,外商和私營企業比股份制企業還好。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佔比大的省份經濟困難自然較大。東北三省國有企業的資產規模佔全省的60%,明顯高於東部地區。國有經濟效益下滑影響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雖然中西部地區中,部分省份國有經濟也佔比較高,但由於很多省份憑借近資源和低成本優勢,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彌補了國有經濟下滑的缺口,實現了經濟相對穩定的增長,如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慶、貴州等地經濟增速盡管也較大幅度回落,但仍高於8%。

  三是金融結構不同導致各省經濟發展差異。首先是東部地區的金融發達程度和效率高於中西部地區。2013年末,東部地區以全國39.5%的銀行網點,經營管理了58.9%的銀行資產,其他地區的銀行網點佔比均高於資產佔比,中西部地區銀行業機構存貸款余額佔比低於GDP佔比。其次,不同階段經濟需要不同類型金融服務支撐。經濟上行期,企業傾向選擇銀行主導的債權融資,而經濟下行期,特別是遇到經營困難的企業,更希望通過股權融資渡過難關。因此,從宏觀上看,各省的股權融資規模大、佔比高的地區更有利於經濟的穩定增長。2015年一季度,各省增量社會融資中,北京、上海、江蘇、廣東股票市場融資規模超過200億元,佔全國股市融資的53%。相反,吉林、海南、甘肅、青海等地的間接融資與當地GDP之比超過50%,因間接金融順周期特征明顯,去年以來,煤炭、鋼鐵、建材等領域相繼出現銀行撤貸等現象,不利於當地企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穩定發展。

  協調省域經濟發展需要投資和創新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調動各方積極性,狠抓工作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貨幣政策要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要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要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實體產業部分資金循環不暢問題。

  近期看,這意味著防止經濟下行和抓改革落實將成為下一步經濟工作的重點,基礎設施投資等將成為穩增長的重要著力點。特別是基本覆蓋了全部省份的新三大戰略的實施,對近期地區經濟發展將產生積極作用。據估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將在未來6年投資42萬億元。與“一帶一路”戰略相關的“鐵公基”、能源運輸管網、貿易園區等的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相關的基礎設施升級和加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相關的交通一體化、城市地下管網、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將成為帶動省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是,這難以根本改變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傳統產業周期帶來的經濟下行和區域分化壓力。

  從中長期看,省域經濟的協調和持續發展,關鍵是各地區形成更加均衡的經濟結構,擺脫對單一傳統行業的過度依賴,形成經濟持續增長的自生能力。這就需要培育適合本地實際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將各省打造成為更多依靠內部消費需求、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制度變革的,相互之間聯系緊密的完整經濟體中的重要環節。這需要政府層面的設計、改革和市場環境的維護,也離不開市場層面的持續積澱和創新,必然是一個長期過程。特別是,我國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貴州、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地區,煤炭、鋼鐵、石油等傳統行業的升級需要政府、市場和金融等多方面支持,新產業的培育及國家中長期戰略的真正見到實效,都需要一個過程。

  經濟近穩在投資,永固靠創新。下一步,政策的關鍵是,兼顧近期穩增長和長期創新創業、產業升級。近期,投資關鍵是選准投向、籌集資金、創新管理,農村道路、城市地下管網、生態環保、為緩解城市病實行的區域城市一體化等是重點投向,PPP等新的資金籌集和運用方式是重點探索方向。中長期,建設透明化、服務型、高效率、易監督的政府,劃分政府和市場界限﹔打破地區經濟分割,建設產業互補、市場統一、良性互動的區域經濟﹔落實已經推出的各項改革舉措,完善經營不善的國企退出市場制度,保護各類企業產權和知識產權,建立健全全社會范圍的誠信信息數據庫,為發揮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創造全方位環境﹔加強國家層面的重大科技創新投入和成果應用,示范和引領全社會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加強教育和科技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提供持續創新的體制機制環境和人力資源保証。

(責編:楊曦、楊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