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國吸收外資與對外投資的半年報正式出爐。《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當天舉行的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獲悉,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205.2億元人民幣(折合684.1億美元),同比增長8.3%。上半年非金融類對外投資3432億元人民幣(折合5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增速明顯快於吸收外資。
據商務部統計,6月當月,我國吸收外資僅增長0.7%。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6月低增長主要是受到歷史高基數的影響。
上半年我國吸收外資結構繼續優化,據沈丹陽介紹,主要呈現以下特點:首先是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34.3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佔63.5%。在房地產吸收外資下降8.8%的背景下,服務業吸收外資保持了迅猛增長,成為主要增長點。“這主要由於我國服務業領域開放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領域投資環境改善,外資企業看到中國服務經濟的發展勢頭和服務業的發展商機,加大了對中國服務領域的投資。”沈丹陽分析稱。
其次是主要國家或地區對華投資總體保持穩定,上半年實際投入外資金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或地區合計投入642.9億美元,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4%,同比增長了8.1%。
第三是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6.1億美元,同比增長11.5%,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同比出現下降。
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外資並購交易金額和佔比大幅提高,通過並購方式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1.9億美元,同比增長336.5%。據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介紹,今年跨國公司紛紛加大研發本土化力度,研發活動主要集中在汽車制造、通信和網絡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家居等領域。
商務部預計,如外部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化,今年全年吸收外資可達約1250億美元,同比增長4%左右,好於去年僅為2.2%的增速。
與平穩增長的吸收外資相比,我國對外投資增長更加明顯。據商務部統計,上半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7個國家/地區的4018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投資34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2%。截至6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5萬億元人民幣(折合7359億美元)。
2014年,我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吸收外資,成為資本淨輸出國。業內專家指出,雖然目前從金額來看,上半年吸收外資仍然高於對外投資,但對外投資增長勢頭明顯更猛,全年增速應該在10%以上,因此,預計今年仍將延續去年資本淨輸出的格局。這是開放型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的普遍規律,也是我國從經貿大國邁向經貿強國的重要標志。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接受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國際產業轉移的接受國,而對國際資本市場的參與較少。對外投資規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意味著我國在國際市場上不僅可以與其他國家實現商品交易等對外貿易領域的優勢互補,還能參與資本投資,使我國的外貿形式由單項交換轉變為雙向交換。
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的外資市場相對已經比較成熟,雖然產業升級換代等利好進一步吸收外資,但未來預計中國吸收外資增長仍會是比較平穩的,而對外投資則呈現出更加迅猛的增速。目前中國企業資產負債表總體狀況相對較好,加上國內資本市場融資能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穩步推進,中國對外投資在今后幾年有望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並逐步成為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
聯合國貿發會議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及國內經濟調整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及對外投資繼續呈現良好勢頭,在國際投資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2014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中國大陸對外投資僅次於美國和中國香港,居全球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