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棋至中盤,多項改革已由頂層設計走向實操層面,並獲得突破性進展。業內專家認為,改革力度雖未減退,但政策落實“最后一公裡”的難題也開始凸顯,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遭遇利益藩籬、地方承接能力有限等瓶頸,系統性改革更需要部門加強協作,敢啃“硬骨頭”。據悉,今年下半年仍將大力推進一批改革政策,“落實”或成下半年改革關鍵詞。
亮點 百花齊放多領域改革破題
2015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根據改革總體目標任務設計,到2020年,我國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目前距離2020年隻剩下不到六年。今年上半年,許多領域的改革開始進入實操,更多細化的改革方案還在探討中。
今年5月,國務院批轉了發展改革委《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包括出租車行業改革、巨災險在內的大量在議改革措施已確定年內落地。
相當部分的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已經在2015年的上半年展開,在行政審批、財稅金融、價格改革、企業改革和農村農業改革方面,均有不同程度進展。在價格改革領域,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第一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內蒙古西部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
地方改革層面,據發改委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山東省已開展權責發生制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改革。青海省也出台了深化政府性債務管理改革意見。
與此同時,關於改革政策落實的督查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到吉林省視察了延邊和長春兩地,他在吉林的講話中,再次告誡“不能在等待中觀望錯失改革良機、拖延改革進程”。
今年5月以來,國務院派出11個督查組,由國務院副秘書長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帶隊,對18個省(區、市)和35個部門、單位開展重點督查。這是本屆政府第二次組織大督查行動。進入6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也開始就上半年改革落實情況進行了督查。
發力 后續改革力度不斷加大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今年下半年仍有一批政策將大力推進。下半年,黨中央、國務院將繼續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真抓實干,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
根據計劃,年內國有企業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指導意見,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辦法及配套政策,原油、天然氣、煤炭外其他品目資源稅費改革方案等都將陸續出台。
財政政策有望在下半年繼續更加積極,相應的財稅改革進度也將加快。在這方面,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表示,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安排,財稅改革分為三大部分。到目前為止,預算改革進展最快,其次是稅制改革,最后是中央和地方關系改革。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認為,財稅體制改革對經濟結構調整至關重要。錢能否用在該用的地方,對遏制腐敗、改善收入分配關系極大。財稅體制改革首先要盡快實現各級政府全口徑財政公開透明,細化公開內容,強化公眾監督。第二,應著力建立統一的財政體系,規范土地收入和其他政府收入。第三,應制定各級政府行政支出和各項公共服務支出標准。第四,要改革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有專家認為,下一步改革將呈現三個特點。首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改革突破﹔第二,政府通過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第三,立足當前也著眼長遠的改革策略。
作為本屆政府“當頭炮”,簡政放權工作亦將持續深入開展。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下一步鞏固穩中向好基礎,繼續頂住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必須繼續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力度。
此外,價格改革也將持續進行,在上半年的基礎上,有消息稱,《政府定價目錄》(2015)的修訂工作正在進行,不久之后將對外公布。
王小魯判斷,后續改革措施如果順利推進,將能夠大大改善收入分配狀況,也將有效解決結構失衡問題,避免經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他預計,如果持續推進改革,實現在未來若干年中能夠把最終消費率從目前的接近50%提高到60%至65%,資本形成率從目前的48%降至35%左右,將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和內需疲軟問題,經濟效率將顯著提高,經濟增長將得到更有力的內需拉動,加上人力資本貢獻和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有希望在未來10年到20年的較長時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突破 政策落實敢啃“硬骨頭”
2015年上半年,改革力度雖未減退,但落實“最后一公裡”的任務也開始加劇。有專家坦言,改革的推進過程仍然遭遇利益藩籬、地方承接能力有限等瓶頸,如果不將這一情況扭轉,改革很難繼續推進下去。
“現在看來,改革的方向很正確,但很多東西仍然在試點層面,什麼時候能落地尚不能肯定。”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
“我們在多個領域調研發現,終歸還有計劃經濟的陰影在束縛,地方部門無關緊要的權力下放的多,下放了以后,又增加了更多的問題,而實際下放權力太少。”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包括簡政放權在內的部分改革措施在落實的過程中存在“三不沾”現象,也就是一部分頂層設計定的方案、部門制定的方案、基層實施的方案互相脫節,一些地方部門觀望情緒重,改革推進難度增大。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表示,國務院取消和精簡下放到地方的事項,以及中央政府圍繞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所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大多數要通過地方來落實,企業、社會公眾是否得到實惠,最終要由他們來評判,所以,地方的跟進、貫徹實施就顯得十分重要。
“和過去不一樣,現在是系統性的改革,任何一個變動都會帶動一系列的改革,這就需要大家都有改革的共識。”張燕生說,政策鏈不是某一個部門能帶動的。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加快產能合作,推行互聯網金融,核心還是抓落實。
張燕生認為,走過“不破不立”的改革初期,現在的改革應該向構建一個整體的現代化治理體制進行。他認為,接下來的改革尤其是法制層面的改革應該完善和提速。在法無禁止不可為的前提下,將一些社會治理的難點問題交給專業機構處理,政府更多地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