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實體經濟"觸電"搭轉型"快車" 電子商務成新經濟"代表作"

2015年08月05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徐駿作(新華社發)

電子商務正日益成為關注熱點。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6萬億元,同比增長59.4%。同時,快遞業也連續4年保持50%以上的爆發式增長,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專家指出,電子商務的爆發不僅是“互聯網+”時代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真實寫照,更顯示出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與強大的生命力。未來,隨著物流、信息溝通等短板的逐一補齊,電子商務無疑將為新業態提供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多項指標逆勢井噴

如果說“電子商務”在10年前還只是個概念,那麼如今它已無處不在。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企業自建的純自營電商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額為8.72萬億元,同比增長65.9%﹔為他人提供商品或服務交易的純第三方平台實現的交易額為7.01萬億元,同比增長53.8%﹔既有第三方又有自營的混營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額同比增速也達到41.1%。

對於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電子商務仍逆勢井噴的原因,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副主任孫慶國認為,有三大因素不容忽視:首先,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主動嘗試利用互聯網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經營成本和費用,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其次,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客觀基礎﹔最后,消費者利用網絡的程度也日益增高。

“一方面,電子商務的井噴說明中國經濟擁有非常強勁的內生增長動力﹔另一方面,由於打破了時空界限,供求雙方可以更好地對接,因此電商也吸納了很多本屬於傳統批發零售市場的份額,使得這些領域面臨著較大挑戰。總而言之可謂‘一喜一憂’。”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說。

強力催生新興業態

那麼,電子商務是否等同於將傳統商業“擠上了線”呢?現實並非完全如此。專家表示,電商平台不僅是消費場所的改變,還能帶動潛在消費,催生新投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同時,它還加速了產業間的融合,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催生了新業態。

“盡管從市場結構上來看,目前電子商務的市場份額很大一部分源於傳統商業業態,但更重要的是電商的紅紅火火亦為傳統實體經濟指明了發展方向,即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才是明智之舉。”趙萍表示。

趙萍進一步分析,搭乘“互聯網+”快車並不是說把原來線下的東西簡單地搬到線上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創造出能夠滿足消費者新需求的新模式、新產品、新服務,從而實現對新業態的塑造。

另一項統計則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685.1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5.4%,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1萬戶。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登記注冊增長70.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68.5%,,教育增長1.2倍。分析人士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簡政放權及我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物流短板急需完善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電子商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短板,如物流過於分散、倉儲有待加強、商家信用體系仍需完善等。

據了解,以生鮮電商最為需要的冷鏈物流為例,我國現存的冷鏈物流構建多呈現初步性、片段性、分散性特點,往往使得冷鏈標准無法連貫執行,導致全過程冷鏈溫度的記錄無法發揮作用,特別是冷鏈的交接過程比較復雜。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搭乘“互聯網+”快車的能力。

值得高興的是,相關部門在推進改革時並未忘記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談及在現代物流重大工程包與“互聯網+”的關系時,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透露,未來將加快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對接和使用效率,同時建設智能化的倉儲體系,優化物流運輸的流程,提高物流倉儲的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最終降低物流成本。

“電商等新業態在快速發展中,肯定會與已有體制機制產生沖突,這就需要加快改革,努力為培育創新驅動增長營造條件。不過也要注意,改革舉措不能隻針對‘互聯網+’本身,而要注重與原有實體經濟的結合,最終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既讓願意‘上車’的企業搭上車,又要讓上了車的企業合規經營。”趙萍提醒。(記者 王俊嶺)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