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中國互聯網企業上演資本“逆襲”

高少華

2015年08月25日08: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互聯網企業上演資本“逆襲”

  伴隨著近年來中國網絡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大批互聯網企業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國內互聯網企業投資、並購海外公司的現象日趨踴躍,正在全球市場上演資本“逆襲”。

  “Copy to China”,把美國的某種模式搬到中國,一度被視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商業路徑。然而近年來,以BAT等為首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爭相走出去,向全球延伸業務觸角,並借助投資並購來拓展海外市場,展開戰略合作。

  有著“東南亞的滴滴”之譽的打車應用Grabtaxi公司日前宣布完成3.5億美元融資,這也是其歷史上最大的融資。滴滴快的、寇圖資本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為本輪投資者。

  滴滴快的總裁柳青表示,目前滴滴出租車在中國的出租車電招市場擁有99%的市場份額,滴滴專車擁有超過82%的市場份額。與Grabtaxi合作對促進雙方成長有幫助,滴滴快的將把自身大數據算法上的積累以及多元化業務的運營經驗和Grabtaxi共享,Grabtaxi也將幫助滴滴快的增強對東南亞華人市場的理解。

  無獨有偶,此前一天,騰訊5000萬美元投資了“西方的微信”加拿大初創企業Kik,阿裡巴巴和富士康、軟銀等投資了印度“淘寶”Snapdeal。

  借助資本力量,補自身業務短板,拓展海外市場,已成為當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一大發展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BAT向美國初創公司進行了50多筆投資,總額達23億美元。

  百度迄今為止投資了四家美國互聯網企業,其中以投資美國知名租車應用Uber最為業界矚目。“這是中美互聯網公司之間第一次進行深層次戰略合作,這種中美互聯網跨國合作,在這之前幾乎是沒有的。”百度董事長、CEO李彥宏當時表示。

  “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投資背后,無非是看中技術、市場或人才”。普華永道中國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高建斌認為,當中國一些大的互聯網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自然會考慮通過投資來獲取海外一些領先的技術或人才。另外,目前一些國外企業的估值並不見得比國內高,這也是吸引中國企業出手的一大原因。

  在專家看來,目前BAT等在國內相關領域都已建立了絕對領先優勢,對他們來說,接下來要考慮的是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布局新技術,擴展增長空間﹔而國際化是中國企業未來要努力深耕的一個方向。正基於此,各家本土互聯網企業率先走出國門,爭相到海外實施投資並購。

  “投資海外創業公司將是騰訊國際業務的重要部分。”騰訊總裁劉熾平稱。騰訊早在2011年便成立了投資初創企業基金,並從高盛挖來了詹姆斯·米歇爾(JamesMitchell),擔任騰訊公司的首席戰略官,負責海外投資。

  清科發布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報告認為,相比較下,中國新興產業的出海活躍度仍遠低於傳統行業,但在全球信息化大潮下,更多企業願意投資海外互聯網等行業,以學習海外先進技術,同時擴大自身經營規模。

  另據投中研究院預測,出境並購將成為2015年並購市場的新熱點。2015年,中國企業的出境並購無論是案例數量還是資金規模都將上一個新台階。

(責編:孫博洋、楊曦)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