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依靠著阿裡系及騰訊系背景,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這兩家互聯網銀行在批准籌建之初佔盡風頭。但由於遠程開戶的政策尚未放行,互聯網銀行業務落地頗為緩慢。昨日,網商銀行宣布,該行與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流量統計機構CNZZ合作,面向中小規模的創業型網站推出信貸產品“流量貸”,這也是網商銀行開業以來的首個貸款業務。
“流量貸”產品是網商銀行首次向阿裡巴巴平台之外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對於放貸的審核,網商銀行將根據CNZZ平台上網站的流量統計數據,綜合考量網站的經營狀況、網站經營者的個人信用等因素,向網站提供單筆最高100萬元的貸款,首批授信總體額度為100億元。貸款期限最長是一年,貸款日利率為萬分之4.5,申貸者可以選擇分12個月每月等額還本金的方式,也可以隨時提前還款且無任何手續費或者服務費。
由於遠程開戶政策尚未放行,網商銀行沒有存款來源。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流量貸”的資金來源是螞蟻小貸的資金池。螞蟻金服相關人士透露,螞蟻小貸業務即將並入網商銀行。
另一方面,互聯網銀行不設物理網點,全部業務均在網上進行操作,但網商銀行App正在內測中,尚未正式開放,因此,“流量貸”的業務入口由CNZZ承擔。擁有注冊域名、在CNZZ平台上有流量統計數據,並且信用記錄良好的個人或者公司均可以申請流量貸。申貸者登錄CNZZ網站,就可以看到自己網站的初始授信額度,點擊“信+”標簽進入申貸頁面后,登錄支付寶實名認証賬戶發起申請。
而搶先於網商銀行開業的另一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此前曾推出過信貸產品“微粒貸”。該產品同樣沒有嵌入微眾銀行本身的App軟件中,而是內嵌在QQ錢包中,資金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以及同業拆借資金,同樣不需要申請者開立微眾銀行賬戶就可以完成借款動作。數據顯示,自5月內測以來,微粒貸放款已超過8億元。
雖然兩家互聯網民營銀行均已有具體業務落地,但在遠程開戶政策未放行之時,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業務拓展將受到限制。以日前上線的微眾銀行App為例,目前該行僅能辦理存款、理財等業務,以及在微眾銀行電子賬戶和已綁定的其他銀行同名賬戶之間進行轉賬,暫不支持刷卡消費和給他人轉賬的功能。業內人士猜測,這可能是因為監管上仍然有一些限制。
遠程開戶政策顯然是症結所在。平安証券分析師勵雅敏表示,微眾銀行定期、活期存款產品並沒有在App中直接體現,這意味著微眾銀行無法自己沉澱低成本的存款,負債端來源基本都是同業拆借。
也有分析人士對這一做法提出擔憂。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短期內,同業合作是獲得資金的一個重要辦法,但相對來說成本偏高。長期來看,對於一個金融機構而言,這樣的資金來源是不健康的。中金公司研究人員認為,“遠程開戶的刷臉認証技術年內難以得到監管認可,網絡銀行還需另辟蹊徑。監管機構堅持櫃台開戶為主、遠程開戶為輔的指導原則,刷臉認証技術用於遠程開戶仍不成熟,年內難以獲得突破”。從這一角度來看,互聯網銀行在當前的市場格局中佔據一席之地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