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制藥公司增速下滑 醫藥電商等新業態向好

戴小河

2015年08月31日08:20  來源:中國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制藥公司增速下滑 醫藥電商等新業態向好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醫藥行業公司整體業績也浮出水面。截至8月30日晚間中國証券報記者發稿,210家醫藥公司中已有207家晒出成績單,近八成公司淨利潤同比實現上漲。分行業來看,制藥類公司的業績增速延續下滑趨勢,醫療服務和醫藥電商的增速卻有大幅增長。作為醫改帶來的新業態,醫療服務和醫藥電商的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制藥行業仍在探底

  根據統計,制藥板塊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都呈現出放緩態勢。制藥類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47%,淨利潤同比增長14.71%。分子行業來看,中成藥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5.20%,生物制品公司為8.38%,化學原料藥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8.70%,化學藥制劑公司同比增長10.23%。具體而言,淨利潤翻番的公司共有22家,包括海翔藥業、中源協和、沃華醫藥、太極集團、上海萊士等。從子行業和公司數據來看,雖然七成的制藥類公司淨利潤都有所增長,但增速已大不如前。一方面是由於行業龍頭上年基數規模比較龐大,但主要還是由於行業整體趨勢下滑所致。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今年上半年的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創了15年新低,增速僅為8.76%。此前行業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況,僅在2000年之前出現過,當時是因為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缺失。然而2003年、2007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都已建立,在老齡化需求不斷釋放的當下,增速跌破兩位數的情況極為罕見。

  行業增速下滑這一趨勢在未來數年內或難有改觀。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所的數據,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在2008年為7864億元,到2013年增長到21543億元,五年累計增長174%。雖然醫藥工業銷售收入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可以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拐點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增速在2011年達到26%之后逐年下滑,2013年為17.9%,2014年為12.5%。這一數據與2011年相比已經減半。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時,利潤增速則更不樂觀。醫藥工業利潤在2008年為841億元,到2013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81億元,五年累計增長159%,略低於收入增速。但行業的利潤拐點比收入拐點的到來要早一年,2010年創下32.7%的利潤增速之后,此后便一路下滑。2013年利潤增速僅為17.6%,2014年僅有12%。

  於明德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與往年相比,2015年藥品在銷售環節的三大行業規則或發生變化。一是定價規則:原發改委主導的“最高零售價”體系或被更市場化的“醫保支付價”所取代。二是“二次議價”可能實施,會進一步壓低藥價。三是銷售規則:由於醫藥電商可能擴展到處方藥銷售,醫院作為原有的藥品銷售主流渠道的地位受到沖擊,原本以醫院和醫生為中心的銷售規則,可能發生變化。這三大規則變化將使醫藥企業難逃降價風險,行業增速或將繼續放緩。

  醫療服務增速較快

  隨著民營資本進軍醫療服務行業,目前A股市場已有41家上市公司“從醫”。從半年報數據來看,多數公司淨利潤有所增長。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使得民營醫療服務公司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如魚得水,愛爾眼科的專科連鎖模式,和睦家的高端醫療服務業務,金陵藥業的綜合醫院,各派系各顯所長,皆有搶眼表現。

  醫療服務板塊的平均增幅在20%左右,愛爾眼科、通策醫療、尚榮醫療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40%、33.94%、37.17%,體現出較好的成長性。多位醫藥基金經理和研究員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未來行業政策環境雖不利於醫藥工業,但會對民營醫療機構給予諸多支持,鼓勵社會辦醫的思路不會改變。

  銀華基金醫藥研究員郭思捷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2000年以來國內年診療人次增長超2倍,近年來增速也一直保持在8%-10%左右。考慮到人口老齡化等原因,醫療行業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

  國務院6月15日發布《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准入,拓寬投融資渠道,將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納入政府補助范圍,在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補助政策。醫療服務不同於其他行業,是國家高度監管的行業,政策動向對行業投融資影響深遠。

  從半年報披露的毛利率指標來看,愛爾眼科這類連鎖專科醫院遠高於恆康醫療旗下的綜合醫院。上市公司投資綜合醫院主要涉及公立醫院改制,目前產權、人才機制都並未清晰,投資回報不確定,因此社會資本介入較少。根據5月份國務院《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往后要大力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到公立醫院改革中去,預計相關的落實政策會陸續出台,政策紅利釋放可期。

  醫藥電商開始發力

  當前的醫藥行業處於急劇變革時期,醫院、醫保、藥價三大領域的改革,正消滅舊業態和催生新業態。醫藥流通模式再造,使得醫藥電商的發展勢如破竹。當前嘉事堂、九州通、一心堂、太安堂、上海醫藥、第一醫藥、國藥股份、英特集團、康恩貝、以嶺藥業、海虹控股、同仁堂等上市公司紛紛在醫藥電商領域布局。雖然電商份額目前在這些上市公司業務中的比重還不大,但前景十分光明。

  根據商務部近日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截至6月30日,擁有互聯網交易資質的醫藥流通企業合計為425家,這些公司的醫藥電子商務營業收入平均增幅超過了50%,遠遠高於傳統藥品流通銷售模式的增幅。

  以九州通為例,公司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51億元,同比增長19.9%,上半年公司線上藥品交易營收額13億元左右。九州通一方面在互聯網銷售領域提前布局了B2B、B2C、O2O三大平台,在流量導入方面已經先期卡位﹔在物流方面九州通是業內僅有的4家有全國物流布局能力的企業之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依托強大的業務規模,對上游具有強大藥品議價能力。在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証儲備方面,九州通有5個,其中有3個B証,另外兩個是C証,分別對應網上藥店“好藥師”和“去買藥”。

  九州通公司人士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為提前布局B2C業務,九州通已在全國22個省和31個地級市已完成大型倉庫建設,在縣級有400多個配送站,主要服務藥店、醫療終端。目前公司B2C業務日訂單量約1萬張,處方藥放開后,訂單量有望大幅提升。此外,旗下好藥師與微信合作推出藥急送,未來將所服務的10萬家終端藥店納入O2O體系,打通藥企、倉庫、藥店、消費者整條醫藥流通渠道。並已提前組建執業藥師團隊,為處方藥放開銷售時籌備相關人才。(記者 戴小河)

(責編:孫博洋、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