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質疑商鋪佔用候車資源
2008年8月1日,北京南站投入運行。在南站剛建成的時候,不少媒體稱之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而北京南站的候車大廳更是被旅客們稱贊,“寬敞”、“方便”、“高大明亮”。如今7年已過,不少乘客對北京南站候車大廳的評價已經從以前的“寬敞明亮”悄然變成了“擁擠”、“沒地兒坐”、“商業氛圍太濃”,如果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輸入“北京南站”、“候車”等關鍵字,也會彈出不少乘客對“南站候車室座椅”問題的抱怨。
7年的時間翩然而過,是什麼讓“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被旅客頻繁吐槽。固然,客流量幾何數量的增長讓候車大廳顯得繁忙不已,但是其間不斷增多的商鋪和旅客爭搶候車資源也是不爭的事實。
現場
乘客在候車大廳席地而坐
9月9日上午10點50分,吳先生正坐在北京南站地上二層被橢圓形的內環高架橋包圍的候車大廳,等待著開往廈門北的G325列車,同行的,還有幾位一起出差的同事。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需要經常在北京和廈門兩地之間往返。”吳先生邊說邊從包裡抽出一張廢棄的報紙,靠著候車室裡的汽車展位坐了下來,“對南站總體的印象就是小鋪子也太多了,很多人應該都找不到座位。”
和他一起坐在汽車展位旁邊的,除了同事,還有很多不知名的乘客,有去天津的,也有去上海虹橋的,有學生,也有商務人士。
而在距離不遠的肯德基門口,不少乘客或坐或蹲,有的把隨身行李墊在身下,而有的乘客,直接毫無顧忌,席地而坐。在他們的周圍,不斷有拖著行李箱的旅客,小心翼翼地在或坐或站的人群中穿行。
“等車的人太多了,沒地方坐,這樣也太難受了。”兩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正倚靠在一間賣北京特產商店的牆外,他們是來北京看兒女的,正在等候開往上海虹橋的G131列車。
在距離老人不遠的乘客座位上,早已坐滿了人,檢票口與檢票口中間商店周圍的長椅子和星巴克、肯德基等消費區域,也已經被等待檢票進站的乘客“佔領”,一位在星巴克消費的乘客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喝咖啡是次要的,主要是為了有個座位可以消磨時間。
即便如此,像這兩位老人和吳先生一樣無處可坐者還有很多,當有列車開始檢票時,檢票進站的乘客和無處可坐的乘客相互交叉,很多乘客無法穿行。在9日11點40分就上演了一幕,開往廈門北的G325已經開始檢票,而對面開往上海虹橋的G131乘客也已經開始候車,因為區域過於狹窄,兩列隊伍首尾相接,導致很多乘客根本無法穿行。
探訪
候車大廳座位約1600個
北京南站候車室目前究竟有多少乘客座椅?北青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測算:候車室內軍人專用座椅共177個,普通乘客候車座椅共1011個,其中最大的座椅區域有216個,而最小的一塊區域共6個座椅。座椅主要分布在候車大廳的兩個區域,一部分分布在候車廳中央,與肯德基、星巴克、北京特產商店等商鋪夾雜,另一部分分布在檢票口與檢票口中間,大約有30個座椅。
除了獨立座椅,在很多商鋪門口,也或多或少分布著棕色長凳子供乘客休憩。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南站候車廳內的長凳子共119個,如果按照每個長凳子坐5名乘客計算,商鋪門口的長凳子可供595名乘客休息。同時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些商家提供的座椅候車的旅客也可以使用,即使他們不在店內購物。
綜上所述,南站候車室內商鋪長凳子和候車室座椅,可供約1600名乘客休息。
根據北京南站官方微博發布的數據,2015年9月9日當天,北京南站旅客上車101658人(其中高鐵63688人,京津城際35050人,普速線2055人),而與此相應,在9日當天,北京南站總開行180余列(其中京津城際87列,高鐵85列,加開4列動車組,拉通車3列,普速線2列)。
北京南站早上5點30分開門,23點關門,運營時間共17.5小時。而全天共有上車旅客101658人,平均每小時約有5809位乘客來到候車廳。但這區區1600余個座位如何能滿足近6000准備上車的旅客。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南站在建站之初,候車室內並非隻有一千多個座位。在2008年7月31日《法制晚報》的一篇相關報道中顯示,“高架候車大廳中央為候車席,從南到北依次為京津城際、京滬高速、普速列車三大區域,總計5000個座位,整個大廳可容納萬余名旅客同時候車。”而從媒體當時的新聞圖片中可見,當時的北京南站,不但有木質的長凳和皮質的成排軟座可供休息,還有圍成一圈的沙發及茶幾供乘客邊休息邊工作。同時,在候車室中央過道和各個檢票口之間,還未出現肯德基、星巴克、北京特產等商鋪。
雖然乘客座椅在逐年減少,但在北京南站候車的乘客卻逐年增多。今年9月9日,北京南站旅客上車共十萬余人,但即使在2011年元旦乘車高峰期,北京南站的旅客還遠未如此之多。北京南站官方微博數據顯示,2011年12月29日,北京南站上車人數46879人,同比2010年的31163人,共增加15716人,增幅高達50.4%。
在建站之初,曾有媒體報道,新北京南站在高峰期日發送旅客能力達50萬人次,《北京日報》在2007年的相關報道中,也曾稱,“考慮到今后的超大客流,新南站盡量壓縮了餐飲、商業零售服務面積,讓旅客進出站活動空間最大化。”
調查
87個商鋪搶佔候車空間
在北京南站,逐年增多的除了候車乘客,還有各種各樣的商鋪。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南站二層的候車室,共87個商鋪,其中商圈范圍內共42個商店,在檢票口與檢票口中間也夾雜著共35家商店,而在候車大廳中央,除去一個愛心服務區,還有10家商店。在正對著北出口的電梯口,有一家商鋪尚未裝修,當北青報記者詢問候車室內的其他商家時有店員告知,“該商鋪的位置已經出租出去了。”
商鋪的盈利情況如何?北青報記者採訪了幾家商鋪店員,皆表示,在北京南站不用擔心人流量,盈利空間很大,其中某服裝店的店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北京南站的人流量很大,因此,火車站生意要比在商場裡面好得多,營業額也相差很大。據該店員介紹,“這裡的營業額每個月五六十萬,但是商場的隻有幾萬,當然,商場那邊也沒有我們這邊大。”
這些店鋪都是什麼時候建立起來的?據北京南站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南站很多正在運營的商鋪,大部分都是一建站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但也有轉租、轉包經營的情況,但卻不清楚是通過哪種渠道進駐南站的。
在2008年8月南站正式運行時,曾有很多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北青報記者翻閱了此前報道發現,在南站剛運行時,周圍商圈已經存在,但在候車大廳的中央,並未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小商店,而從2009年8月和2010年6月旅客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照片看,在候車室中央過道和各個檢票口之間也並未出現店鋪。
而備受爭議的某汽車展位,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在2011年9月,就曾經有乘客在社交平台上對此商業行為表示質疑,並表示“令人反感”。北青報記者就此問題致電北京鐵路局的監督投訴電話,客服人員回應北青報記者稱,“我們隻能幫您向北京南站那邊建議一下,后續南站會如何處理需要個人關注。”當北青報記者詢問以前是否有人就此事投訴過時,該工作人員表示,“沒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7月30日,鐵道部相關人士曾接受過人民網的採訪,在採訪中,該人士稱:“南站的‘大’還考慮了如何讓旅客更舒適。寬敞明亮的候車和換乘環境,使旅客有更強的方向感和更清晰的視野﹔車站內溫度、聲響、採光、照明等都是經特殊設計的。為什麼要委屈我們的旅客擠在一起呢?實際上,對該省的空間,我們也很‘摳門’。比如原來在高架層大廳中間的空調風口立柱就挪到了檢票口上方,節省了很大空間。”
候車室內店鋪千金難求
這麼多的商鋪租金如何?是否是北京南站負責招商?北青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在北京南站的負一層,一家餐飲單位正在裝修,該店店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南站的商業進駐一般都是總部直接跟南站方面聯系的,個人無法得知租金等具體事項。
北青報記者在網上查詢了58同城等網站,發現幾家南站店內的商鋪正在出租,北青報記者致電了正在招南站底商的魏先生。
魏先生表示,他要出租的商鋪位於北京南站的北出口,使用面積約330平方米,價格為每天每平方米18元,按照此價格,使用面積330平方米的商鋪一年的租金需要200多萬元。
當北青報記者表示“太貴了”時,魏先生稱,南站裡面還有很多每天每平方米25元和30元的,他的價格已經很便宜了。而在趕集網上,北青報記者發現,早在今年3月,曾有人發布出租店鋪的廣告,房源描述為“北京南站站內店鋪,候車大廳小面積商鋪一塊,27平方米”,顯示“已出租”,租金價格則為153000元/月,按此計算,每年租金共1836000元。
當北青報記者前去北京南站的經營開發科詢問時,一名北京南站工作人員告知北青報記者,經營開發科沒有讓商鋪進駐這項業務,隻負責對進駐的商戶進行管理和檢查。
觀點
站內商業空間布置可因地制宜
在我國客站流線模式正在由“等候式”轉變為“通過式”的背景下,是否意味著可以隨意拆除座椅置換成商鋪?客運站房室內乘客座椅的數量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中南建筑設計院的李春舫設計師表示,“國外高鐵站很多都是通過式的,一個座位都沒有,直接來直接走,我國現在是等候式,但現在正在由等候式向通過式轉變。”
但“向通過式轉變”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拆座椅建立商鋪,李春舫稱,鐵路客運站房中乘客座椅的設置主要與兩個指標有關:“最高聚集人數”和“高峰小時聚集人數”,其中,最高聚集人數是指全年某一天達到最高峰極端值時的聚集人數。
同時,李春舫稱,乘客座位數量的設置除了上述兩個關鍵因素,還與很多指標有關,例如車輛間隔、管理部門經營情況等因素。
候車室座椅的設置並非是固定不變的,李春舫表示,座位區域和商業區域都是設計好的,但假如在設計之初,設計者按照高峰小時聚集人數設置了5000個座位,管理者根據站房運營情況,進行一段時間的統計后,發現列車車站的最高聚集人數達不到設計之初的人數,那麼車站管理者就可能把乘客座位變成商鋪。
當北青報記者問到“鐵路客運站房室內空間設計中,對於商業空間布置是否有相關規定”時,李春舫表示,沒有硬性規定,“怎麼方便旅客就怎麼做。”
鏈接
商鋪與候車室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青報記者採訪中,不少乘客對“候車室安全”表示擔憂,有乘客表示,這麼多商鋪設置在大廳中央,加上人流如此擁擠,萬一出現緊急性事故,是不是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2007年聯合發布的《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設計規范》,“旅客車站集散廳、候車區(室)防火分區的劃分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范》TB 10063的有關規定”。
根據中國鐵道部2007年發布的《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范》TB 10063規定,旅客車站候車區(室)、集散廳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增加到10000平方米,同時,“中型及以上車站可分散設置為旅客服務的無明火作業餐飲、商品零售點,但其建筑面積不應大於100平方米,並應採用耐火極限1.0h防火隔牆和屋頂,同時還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文/見習記者 孟亞旭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線索提供/朱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