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楊振武:加強合作增信釋疑 為"一帶一路"注入更多正能量

2015年09月21日10:53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發言 (人民網 於凱攝)

人民網北京9月21日電(初梓瑞)今日,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以“命運共同體 合作新格局”為主題的“201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致辭時表示,“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和澎湃動力已經展現而且必將進一步充分展現,媒體要加強合作、增信釋疑、匯聚認同,為“一帶一路”注入更多正能量。

楊振武指出,兩年前,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契合了中國、沿線國家和世界發展需要,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的潮流,得到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呼應、熱情參與,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兩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從成立絲路基金到籌建亞投行,從“一帶一路”共建願景和行動文件發布,到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步入務實合作階段,一系列重大項目開花結果,藍圖已逐步變為現實,“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和澎湃動力已經展現而且必將進一步充分展現。

楊振武表示,中國既是“一帶一路”的倡議者,也是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更是堅定的踐行者、推動者。我們既有“歡迎搭乘中國發展列車”的胸懷,也牢記“更好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的承諾。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將為各國提供市場、增長、投資、合作的新機遇。

“作為媒體,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見証歷史、記錄歷史並推動歷史發展,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榮幸”,楊振武說,兩年來,各國媒體為共建“一帶一路”、增進沿線國家人民感情,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楊振武提出,展望未來,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高度,如何加強合作、增信釋疑、匯聚認同,為“一帶一路”注入更多正能量,怎樣使這條綿延兩千年、跨越亞非歐的“一帶一路”重現昔日輝煌、增進人民福祉,媒體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凝心聚力,講好絲路故事。“一帶一路”涉及國家和人口眾多,這裡每天都會進行大量鮮活生動的創新實踐,“遍地是精彩,處處有故事”,是座“新聞富礦”。媒體應該恪守客觀理性,真實、及時、生動地報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主要地區的發展進步,促進沿線各國增進理解互信,建設性地推動這項振興區域、造福沿線、普惠世界的偉業,讓“一帶一路”的精彩故事傳向四面八方,讓“一帶一路”的動人樂章響徹五洲四海。

二是開放包容,傳揚絲路精神。“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媒體要秉持開放的視野、包容的心態,促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對話交流,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促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努力讓人們透過媒體這扇窗口,深切感知絲路精神的豐厚內涵和恆久魅力,消除認知誤差,排除疑慮干擾,從而加深彼此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認同,為共建“一帶一路”打下堅實社會根基。

三是深化交流,推進絲路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國與國之間需要加強合作,各國媒體之間也需要加強合作,通過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對話和新聞產品互換、推動人員交流、分享技術創新、開展公共外交和民間交流等,打造更多對話交流平台,不斷提高沿線國家新聞業務領域交流合作的層次和水平,使媒體合作激發正向效應,讓絲路報道更加有效有力。

楊振武表示,人民日報作為中國第一大報,唱響命運共同體、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借助權威的報道團隊、龐大的用戶覆蓋面、立體化的全媒體形態,人民日報社將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中展現更加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責編:孫博洋、李海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