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把“空城”“鬼城”歸結為大城市化不妥

2015年09月22日04:05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把“空城”“鬼城”歸結為大城市化不妥

  新京報漫畫/高俊夫

  如果城市化真正是市場化的,那麼,人們的選擇會非常明顯地流向真正的大城市,從而抑制地方政府的“鬼城”沖動。

  日前,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上,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巡視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表示,中國城市規劃存在嚴重失控問題,不少城市熱衷於規劃新城、新區,導致不少“空城”、“鬼城”的出現。國務院一項關於12個省會城市和144個地級市的一項調查也顯示,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規劃4.6個新城(新區),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要達到這些新城、新區的預期規劃目標,總共需要住進去34億人口。顯然,中國新城(新區)的水平已經嚴重失控。

  有觀點把“空城”、“鬼城”的弊病,歸結為“大城市化”。但我認為,分析“空城”、“鬼城”的興起,未必要從大城市身上求解,需要關注的可能是中小城市本身的發展,特別是縣級城市,因為它們與農民聯系更密切。

  城市的興起,從經濟原理上來說,是因為扣除生活成本之后的淨收益的提高。比如,當分散居住的人們聚集在小區,不但鋪設自來水、電線、電話的成本大大降低,物業、綠化、康樂設施也因為分攤機制而變得便宜,專業化的分工也變得可能。所以,最終決定城市大小的,是在市場機制下人聚集起來以后,生活水平到底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

  這個道理,其實很朴素。依據我們的生活經驗,出現“空城”、“鬼城”的地方,都是二、三線城市。真正的一線城市,絕對不會有“空城”、“鬼城”,恰好相反,北上廣周邊,哪怕因距離遙遠成為“睡城”,也絕不會是沒有人居住的“空城”、“鬼城”。所以,把“空城”、“鬼城”歸結為“大城市化”並不妥。

  如果說34億的人口規劃新區,是地方新區之間競爭的結果,那麼,這中間的勝者,恰好是大城市周邊的規劃,而非三、四線城市或縣城的新區。比如,據媒體報道,某一個西部省會城市提出建3個新區、5個新城,總面積是現有建成區面積的7.8倍。雖然這樣的規劃顯得不切實際,但比起同個區域的縣級城市的新區,仍然是有吸引力的。以此類推,如果城市化真正是市場化的,那麼,人們的選擇會非常明顯地流向真正的大城市,從而抑制地方政府的“鬼城”沖動。

  大城市的高度集中,是各種市場均衡的綜合結果,是一個人類社會自組織的過程,但它在形式上卻是高度偏離均勻的,而計劃經濟講究的是生產鏈上的均勻分配,必然在邏輯上導致地區經濟的均勻性。大城市這種高度的偏離均衡與計劃經濟的平均觀是尖銳矛盾的,從而導致“大城市不好”的觀點,進而抑制大城市的發展,導致中小城市“空城”、“鬼城”的出現。所以,如果在意識形態上不能正確認識大城市的合理性,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中,還會出現更多的“空城”、“鬼城”。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孫陽、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