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展望“十三五”系列之一

人民財評:經濟中高速增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

付長超

2015年10月29日21:46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備受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於10月29日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定下基調、指明方向。

全會認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其中強調“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會議指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也就是說,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是必要的。近年來,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雖有顯著增長,但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到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發展仍然是硬道理。在區域發展方面,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的發展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也隻能通過發展來解決。為此,必須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才能保証財政稅收、企業利潤、居民收入有合理的增速。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面臨一些挑戰。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調整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例如,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在走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國內方面,長期積累下來的產能過剩問題有待消解。微觀層面,企業經營困難,企業投資意願偏弱,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是能做到的。我國經濟發展仍有巨大潛力、余地和韌性,我國在較長時期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我國居民儲蓄率顯著高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水平,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步提高,具有資金、勞動、科技等生產要素組合的綜合優勢。我國產業升級的空間大,即使一些行業產能出現過剩,仍可投資於高端制造業。

拓展地區發展將成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新引擎。一方面,我國地域廣闊,廣大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城鄉差距較大,目前統計的城鎮化率隻有55%,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是完全固定生活在城市,當中仍有很大內需發展空間。新型城鎮化不僅可以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生產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於擴大消費、拉動投資、催生新興產業,釋放更大的內需潛力。

隨著改革開放、轉型升級等新動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經濟也將因此而拓展出新空間,為實現“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台階。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基石。我們有充分的信心:經過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一定能夠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責編:劉博雪、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