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京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國經濟社會新一個五年的發展藍圖開始描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進入最后決勝階段。
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同時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可以說,“十三五”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的關鍵五年,也是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時期。回顧“十二五”,轉方式、調結構成就顯著,展望“十三五”,轉方式、調結構更是培育發展新動力、厚植發展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重要保障。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創新驅動產業結構升級
“十二五”以來,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領下,我國產業重大結構性問題得到改善,新的增長動能逐步形成,三大產業發展並駕齊驅並逐步完成結構優化。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2014年糧食產量達到1.2萬億斤,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11連增”﹔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同步展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更是成為新的發展熱點﹔服務業異軍突起,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就上升到48.2%,提前完成了規劃目標,到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5%,已佔據半壁江山。
著眼“十三五”,要從解決對經濟發展全局影響較大的結構性問題入手,既著眼於化解過去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又為經濟不斷邁上新台階、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條件。著力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要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端化方向邁進。
全會提出,要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為此,要充分發揮“雙創”的作用,注重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消費激活內需新引擎 拓展發展新空間
在經濟結構的轉型期、經濟發展的機遇期,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如何轉換動力、形成合力,是國民經濟順利換擋、提質增效的關鍵。“十二五”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要素投入結構、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持續優化,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2014年,消費需求對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了50.2%,需求結構上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資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消費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今年上半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4%。同時,投資、出口漸趨穩定。“一帶一路”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不斷出台和細化,國家投資不斷向經濟投資缺口腹地側重﹔對外投資成果顯著,2011年∼2015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到4466億美元。
“十三五”時期,要在進一步發揮消費對內需的拉動作用、完成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有效投資的潛力,改進和提升傳統行業,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雙引擎”。同時,按照全會要求,要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進一步推進城鎮化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建設進展迅速,特別是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以來,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出台,我國啟動了2個省和62個城市(鎮)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城鎮化進入速度與質量同步提升的新階段。
今年,國家重點實施了“一融雙新”工程,在農民工融入城鎮、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設等方面收效頗豐: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快,24個省份出台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以城鎮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經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3大城市群充分發揮了引領作用,中西部城市群也不斷加快發展步伐,城鎮化布局正在不斷優化。
“十三五”時期,在進一步推進城鎮化的基礎上,要加快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促進環境、資源、勞動力的有效配置和協同發力,同時,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京津冀等發展戰略也進入逐步落實階段,政策效果亟待顯現。此次全會也將協調發展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全會提出,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未來的五年,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提高產業競爭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實現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躍升。立足“十三五”,我們更應充分發揮智慧、挖掘潛力,將轉方式調結構有機結合,為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