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安法》實施滿一個月 記者調查電商自制食品售賣情況
新《食安法》實施一個月以來,被帶上“緊箍咒”的自制食品仍然在淘寶、微店等線上平台賣得歡。記者調查多個平台上售賣自制食品的商家,他們表示暫未收到要求補齊証照。
淘寶:
証件不齊者並未被下架
昨日,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發現,仍有數百家標有“私房秘制”字樣的商家在正常營業。在商品詳情一欄中,記者看到,該類商品的生產許可証編號、產品標准號、廠名、廠址、廠家聯系方式、配料表、保質期、食品添加劑等欄目均是空白。“暫時還沒有收到要辦《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証》的消息。”一家江蘇南京的淘寶店主稱。
記者查閱發現,自8月起,淘寶網為三証(開店主體人、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証)不一致,且在一年中持續主營食品類目的賣家,開放變更過戶入口。在申請變更過戶前,淘寶賣家需要完成16項條件檢查,未通過檢查的賣家無法進行過戶。變更過戶有30天公示期。食品生產經營者需持照經營(農產品除外),同時平台附有審核經營者証照的責任。因此,淘寶賣家需根據自己的食品流通許可証中經營的范圍,准確地進行准入申請,如經營多個類型可多次進行提交准入。
“食品行業賣家准入正式執行時間是10月1日,賣家隻有上傳《食品流通許可証》並通過審核,才可以在淘寶網上銷售食品。”淘寶網客服曾在9月時介紹,若10月1日之后沒有完成這一步驟,食品賣家將被禁止發布新商品。不過目前看來,效果並不明顯。
微信朋友圈:
選擇私房美食需要一雙慧眼
市民王女士每日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推介私房秘制美食,微信下單就可以同城收貨。王女士表示,“來咨詢的一般都是通過朋友介紹的客戶或者回頭客,出品完全是自己憑良心做,要說監管,還真沒有。”
上月初,市民小侯為過生日的朋友特意在微信上訂購了一款私房秘制千層榴蓮蛋糕,誰知兩人吃完后第二天便拉了肚子,這讓她再也不敢相信朋友圈內的“私房美食”。
記者從微信認証處了解到,加V的商家都是完成了微信認証的,騰訊對微信公眾賬號申請主體進行主體合法性審核及相關權利資質的審核。打開一家加了V的公眾號,記者看到,該企業的全稱、工商執照注冊號碼、經營單位、企業類型、企業成立時間、營業期限等均可查到。對於沒有經過V認証的個人公眾號,微信則暫時沒有監管措施。
微店:
隻需手機號 一秒可注冊
和朋友圈類似的還有微店平台,記者昨日體驗發現,隻需填寫手機號並輸入驗証碼,就可一秒免費注冊微店。《微店平台服務協議》中提到,賣家應遵守《微店禁售商品管理規范》等協議,但對於售賣食品,並未提出具體的証照齊全等要求。
記者詢問多位售賣食品的微商老板是否持有衛生許可証時,他們均表示並沒有。賣乳酪蛋糕的肖女士告訴記者,食材採購、處理、烹飪、服務甚至外賣的工作,都是她業余時間做的﹔廚房和烤箱都是自家的,沒有租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