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未來糧食價格怎麼定? 陳錫文:貼近市場兼顧農民收益

2015年11月04日10:23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1月4日電 (劉然)今天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相關精神,並介紹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下簡稱《實施方案》)的相關情況。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介紹說,《實施方案》提出,糧食價格的形成應當貼近市場,同時要兼顧農民的合法收益。這是未來形成中國糧食價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陳錫文介紹,糧食的形勢非常復雜。從表面上來看,“三個數量在不斷增長”:連續12年國內糧食產量在不斷增長﹔從2010年以來進口的糧食數量在不斷增長﹔目前的糧食庫存在不斷增長。這種情況主要是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自從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大宗產品需求疲軟,國際市場的糧價和2011年相比,三大主糧差不多下跌40%-50%。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國家為了調動農民積極性,保障農民的合理收益,近年在不斷地提高臨時收儲價格和最低收購價,因此國內和國際市場糧價就出現了一個相反的狀況。

“我們在不斷提價,國際市場在不斷漲價,過了這一個節點之后會出現中國的糧價高於了國際市場。當然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分析,其實中國糧價高於國際市場也並不完全是由於國內的價格增長,因為你能看到國內價格的漲幅是明顯低於國際市場糧價的跌幅。”

他認為,糧價出現這樣的復雜情況有很多的因素,第一是我國農業自身競爭力不足。第二是保護政策使得糧價不斷走高。第三是國際糧價在下跌。第四是貨運問題。第五是匯率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處理也不能簡單化。陳錫文表示,“不能讓種糧農民太吃虧,還要注意保障他們的利益,下一步原則是使得價格和補貼能夠分開”。將來把價格和補貼分開,價格主要是由市場形成,市場主體才會活躍。過去把補貼和價格弄在一起,價格就高於市場價,於是糧商糧販、加工企業就不活躍了。把改革和補貼分開之后就可以激活市場,農民按市場價賣糧,經營主體按市場價收糧,這樣就把糧食市場搞活了。如果說市價過低怎麼辦,政府要採取適當的政策,直接補貼農民,但是和價格分開走。這是基本大的原則,未來走勢也是這樣,“價補”分開,貼近市場的價格,價格的形成機制是貼近市場,注意保護農民的合理的利益。

(責編:劉然、楊曦)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