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雙11”期間股價不升反降 投資者對阿裡巴巴“錢景”態度謹慎

侯雲龍

2015年11月13日0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投資者對阿裡巴巴“錢景”態度謹慎

  “雙11”對於阿裡巴巴而言意義非凡。去年的“雙11”是阿裡巴巴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國消費者的強悍實力,而投資者也用真金白銀給予回報,阿裡巴巴的股票順勢沖上120美元的高點。但在今年的“雙11”期間,阿裡巴巴的股價卻在下跌,並沒有收獲想象中的利好。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美國資本市場對‘雙11’已經有了預期,另一方面,有觀點認為,‘雙11’很可能透支了消費者很長時間的購買力。同時,美國資本市場對阿裡巴巴近期遭遇的假貨指責也表示出擔憂。目前國外投資者對阿裡巴巴的未來的發展前景,持較為謹慎的態度。”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全面國際化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阿裡的國際化戰略就已浮出水面。今年的“雙11”,阿裡則直接打出了“全球狂歡節”大旗,以此來向外界展示阿裡國際化業務的成果。除了幫助中國消費者購買國際產品外,阿裡還將幫助國外商家在中國尋找商業機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現有國內業務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巨大的全球市場機遇巨大,因此阿裡才會積極地、持續地推動全球化戰略。

  紀源資本合伙人童士豪認為,相較國內市場,海外市場對阿裡而言更具吸引力。“阿裡銷售額國際化部分不到20%,如果能做到60%、70%是國際化,阿裡會比現在的規模大5倍。”童士豪這樣預測。

  另有市場分析指出,目前沃爾瑪等國際連鎖商超中的大多數商品來自中國,而阿裡這樣的公司有能力代替沃爾瑪,將中國商品直接銷售給海外消費者。

  今年6月阿裡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美國闡述公司全球化戰略時表示,阿裡計劃在五年內成為全球首家銷售超萬億美元的公司,並希望阿裡來自中國以外的收入超過50%,而現在這個比例僅有4%﹔國際企業不僅可以通過阿裡平台進入中國銷售,還可以利用阿裡平台向其他地區銷售,這將構成阿裡全球業務收入的一部分。

  轉型數據服務

  在大多數消費者,甚至投資者的印象中,阿裡仍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但從阿裡目前涉及的業務來看,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子商務”這一范疇。目前,阿裡旗下業務除了有強勢的電子商務外,還涵蓋了物流、金融、雲計算、影視娛樂、醫療服務等諸多領域,以交易信息為基礎的“數據服務”業務,已雛形初現。

  事實上,阿裡在近期已經多次透露出了上述信息。10月8日,阿裡董事局主席馬雲發出公開信表示,用GMV(商品交易總額)來衡量阿裡的業績以及預測其業務前景已不太合適。“很多人把我們和其他電商公司混為一談,並因此用我們的GMV增長率作為對我們模式的評判標准。實際上,狹義的電子商務僅僅是今天阿裡巴巴集團戰略的一部分,我們追求的是打造一個開放、透明、協同的商業基礎設施平台。”

  馬雲介紹,截至2015年6月底,阿裡共有34000名員工,其中,專門從事“中國零售市場”與GMV有關的員工數僅不到一萬人,這部分員工支撐了接近3萬億元的交易額,佔了中國零售消費總額的9%,人均支撐3億元,展現了極高的運營效率﹔除了電子商務,阿裡約半數的員工以及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和菜鳥,從事著具備重大戰略意義的新業務,包括物流、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等業務,以及十年后基於數據技術的健康和數字娛樂業務,“我們稱之為‘double H’產業,Health and Happiness”。

  市場人士認為,馬雲此前已經在多個公開場合提出“數據服務”這一概念以及相應的服務形態,上述公開信則向外界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通過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平台的前期運作,阿裡已經具備了大規模開展以交易信息為基礎的“數據服務”業務的能力,並開始朝這一方向快速轉型。

  投資者態度謹慎

  盡管“國際化”和“數據服務”讓阿裡的發展前景充滿想象力。但目前投資者,特別是國外投資者對阿裡的未來的發展前景,卻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阿裡在美國市場的股價起伏就是說明。去年9月19日,阿裡正式登陸紐交所,並以250億美元融資額創下全球史上最大規模IPO紀錄。上市初期,阿裡股價受到投資者追捧,去年11月股價一度攀高至每股120美元,創下其股價紀錄。但隨后阿裡股價一路下滑,並於今年8月跌破發行價每股68美元,並一度跌至每股57.20美元的52周最低水平。近期,美國股市整體向好,阿裡股價企穩,目前股價維持在每股75美元左右,但和去年11月每股120美元的高點相比,股價跌幅已超過35%。

  多數華爾街分析師認為,一方面投資者出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認為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增速可能出現減緩,進而影響阿裡未來的增速﹔另一方面,阿裡上市以來通過大舉收購等方式,進入包括醫療健康、影視娛樂在內的全新業務,這令投資者擔憂,多元發展的阿裡在這些新業務上,未必能取得預想的成功,並有可能影響其原有主業。

  此外,國外投資者對阿裡的諸多新業務並不了解,也不理解其與阿裡目前主營業務之間的關系。今年下半年以來,《財富》等美國媒體就對阿裡眾多新業務的可行性提出了疑問,而《巴倫周刊》則更是質疑阿裡業績存在造假嫌疑,未來股價有可能繼續下跌50%。還有不少投資者還表示,阿裡目前正在大力推進O2O業務,並在這一領域卻大量投入,但這一業務是否能為其帶來巨大收益目前還很難判斷。

  美國投資者theStreet.com分析文章指出,美國投資者對阿裡前景的不確定,主要是不了解中國市場。目前,多數美國投資者都用亞馬遜作為阿裡在美國市場的對標企業,因此隻要阿裡展開的業務和亞馬遜類似,就會得到投資者的信任﹔反之,就會產生懷疑和擔憂。但美國和中國的電子商務從市場環境到用戶習慣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阿裡從事的一些新業務,特別是O2O業務,並不能得到美國投資者的理解。而事實上,O2O業務在中國除了深受用戶支持外,還擁有廣闊的市場,更重要的是,擁有較為直觀和健康的商業模式,並可以帶來直接的現金流。

  美國投資者網站MarketWatch.com認為,阿裡很難通過馬雲等高管的公開信等方式說服投資者,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所以,今年的“雙11”是阿裡向外展示其“國際化”和“數據服務”業務成果的時候。未來阿裡還需要通過展示不斷提高的業務收入和業務佔比,來說明其“國際化”和“數據服務”業務的可行性和前景。否則,投資者仍會對其發展前景持謹慎態度。

(責編:孫博洋、楊曦)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