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看東北”系列報道之二

吉林大地出衛星?項目帶頭人:五年后將有60顆

譚樹森 胡曉

2015年11月18日00:00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這次是一箭四星,‘吉林一號’。我們明年可能要發兩次,就是‘吉林二號’、‘吉林三號’,這兩次要打12顆星,也就是明年吉林省在天上要有16顆星,在2020年前要有60顆星。”

10月20日,在長春市高新北區一座新建的大樓裡,人民網採訪組見到了“吉林一號”衛星項目的帶頭人宣明。伴隨著樓外裝修的噪音,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長春光機所原所長宣明侃侃而談。就在十幾天之前的10月7日,“吉林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公司一層大廳裡,一組北京市衛星地圖引起我們的興趣,圖片上清晰可見鳥巢、國家大劇院、故宮等標志性建筑。照片正是位於地球650公裡以外的“吉林一號”傳回的圖像。

“吉林一號”衛星傳回圖像(人民網王嘉澍 攝)

敢為人先 十年磨一劍

“吉林一號”衛星開創了我國航天領域的多個第一: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星載一體化衛星﹔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米級高清動態視頻衛星﹔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吉林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航天遙感應用領域商業化、產業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然而,“吉林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吉林還能發衛星?”的疑惑寫在了一些人的臉上。作為此項創新發展的推動者和見証者,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不無風趣地說道:“吉林為什麼不能發衛星呀?”

仔細了解,“吉林一號”的成功發射離不開吉林省和東北地區雄厚的科研實力,離不開科研人員的砥礪堅持和厚積薄發,離不開體制機制創新的推動。

吉林省和東北地區有一批大院大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光機所”)就是其中之一。長春光機所先后參加過“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被譽為中國“光學的搖籃”。

從2005年開始,長春光機所根據國內外衛星技術發展趨勢,創新性地提出以載荷為中心的衛星設計方法,開展以載荷為核心的技術研究。

“當時剛開始干的時候,所內有不同的意見,”時任長春光機所所長的宣明回憶道,“首先從專業上,怎麼干衛星呀,所長,你要把光機所領向何方?我說專業上,我們只是擴大一個應用而已,以前我們給衛星做載荷,現在同樣它是一個光學儀器,擴大一點,還是光學儀器,沒有領向何方。第二,這麼復雜,你能不能干成?光機所歷來敢為人先,敢拼,有啥不能學的,誰都是一顆腦袋。別人能干的事,我們怎麼不能干。尤其他在前面趟了那麼多,更應該能干。”

“第三個事是最難回答,”宣明說,“2005年的時候,你敢說你的衛星能發射? 那個時候是計劃,你能干,那你說發就發呀?這個問題最難回答。但是我認為肯定要走這一步,為什麼?這是一個趨勢。”

長春光機所原所長、長光衛星董事長宣明(人民網王嘉澍 攝)

功夫不負有心人。宣明和光機所科研人員的努力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小衛星項目也逐漸步入快車道。

2008年,通過吉林省發改委批准,長春光機所建設了“吉林省小衛星技術工程中心”,圍繞高性能小衛星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

2012年,以長春光機所為主體,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建設了“小衛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於2012年11月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復,升級成為國家級工程中心,標志著長春光機所星載一體化小衛星研發及產業化發展進入到新的時期。

創新機制 更多“吉林號”待上天

吉林一號衛星項目從2013年起連續三年被寫入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被列為全省重大建設工程。

為加快衛星項目實現商業化運作,2014年12月,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冊資本金8億元。其中,省財政股權投資2億元,長春光機所科研骨干股本金1.5億元,兩家民營企業股本金各1億元,自然人股本金0.3億元,長光所以2.2億元無形資產入股,宣明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長光所是大股東,2.2個億,省政府2個億,2個民營資本家一人一個億。我們做了一段時間之后,又做了一次增資擴股,民營資本又增加了1.5個億,我們在公司的骨干又增資了7700萬,所以現在我們的股本是10個多億。現在是這樣一個股權的結構。今天的投資者比當年要多得多了。”宣明進一步解釋,“政府當時還給了我一條優惠的政策,投資是2個億,還承諾貼息貸款。但是要去貸的話,銀行是要有抵押物的,我什麼抵押物也沒有。今天不一樣了,我今天的股權就值錢了。”

“現在資金要籌劃下一步明年要12顆星了,資金上不說緊張,但是也是需要開始籌措這筆資金了。我就可以用我4顆星做抵押,用股東們的股權作抵押,這都可以了。和五六月份大不一樣。”宣明表示。

“我們是首顆(國內自主研發商用)星,破除了很多壁壘。”宣明不無自豪地說。談起下一步計劃,他說:“2020年前要有60顆星”、“2030年前要打138顆(星)”。

客戶是全球70億人 “大戲”還在后頭

“為什麼要打這麼多星呢?” 宣明給我們解釋道,“航天信息兩大技術特征,一個是空間分辨率,一個是時間分辨率,通過我們眾多的衛星可以實現。”

他說:“我這138顆衛星的品種也非常多,我們不僅有可見光的,還有微光的,隻要月光比較充足,也可以照相。我們還有紅外的,你就是黑天,我用紅外也可以照。我們還有超光譜的。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再加品種,有這三個要素,我們這個平台肯定是世界上一流的開發平台。”

“現在(利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來帶動整個社會進步,是一個大潮流。”宣明高興地說道。“航天信息產品的應用開發,就像手機裡的APP一樣,它特別適合於大眾開發。”宣明告訴我們,接下來公司要拿出5個億的天使基金,吸引和鼓勵航天信息產品開發。長光衛星未來要建成三個平台:航天信息產業平台、高端制造業平台,以及航天文化平台。未來五年,他們要把衛星服務應用到測繪、國土、城建、規劃、環保、地礦、公共安全、農業和糧食、林業和植被、水利水域、交通物流、減災防災、能源勘探、突發新聞、智慧城市等領域。宣明笑稱,他們的客戶是全球70億人。

“從2015年到2020年,公司的銷售收入要近百億,再過5年,達到千億”,宣明在接受採訪時始終充滿自信。這種自信源自中國創新發展理念的確立,源自科技向生產力轉化的時間和路徑都在縮短。

航天衛星產業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可以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而且市場應用需求大。為加快推進航天衛星產業發展,吉林省專門出台了《關於扶持遙感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的意見》,把遙感衛星發展納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增長極。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人大吉林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要做好“加減乘除法”。吉林省省長蔣超良說:“‘乘法’,就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推動吉林振興發展,必須下好創新驅動‘先手棋’,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蔣超良省長特別提到,“重點發揮‘吉林一號’等重大創新性項目的引領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航天領域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抓好‘吉林一號’衛星項目,以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為平台,加快商業化、產業化,全力打造航空航天數據信息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兩個產業集群。”

舞台搭好了,宣明和他的團隊的“大戲”還在后頭。 

 

(責編:王吉全、楊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