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我國在全球票房收入中的份額預計將於2017年超過美國,早於此前估計的2018年。屆時,中國將成為最大的電影市場。
然而,在我國電影市場的繁榮背后,問題卻層出不窮。中央財經大學傳媒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端指出,我國電影發展進程中亂象叢生,市場急需加強規范管理,才能走穩走好。
專家指出,電影產業促進法現在提上議程並非偶然,是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綜合作用的結果。
野蠻發展背離產業之路
“盡管我國電影市場突飛猛進發展,但發展現狀仍不容樂觀,還遠遠談不上產業化和工業化。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國電影產業正處於野蠻發展的狀態,與成熟的電影生產國相比,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從業10余年的電影人李亮向《法制日報》記者直言,我國電影目前呈現出的是一種“病態繁榮”,已嚴重制約了電影產業發展,並留下隱患。
“電影產業法治環境惡劣,勞動者及投資人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尤其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現象,可謂目前中國電影發展畸形的典型產物。”電影人李力佳稱,許多電影在拍攝過程中,從業人員工作超出法定勞動時間后得不到相應補償,攝制完畢后無法按時領到相應報酬,且工作環境惡劣﹔有的明星大腕在拍攝間隙進行商業活動,對電影拍攝質量並不上心,卻依舊拿著令人咋舌的高片酬﹔一小部分導演、演員、編劇獲得高片酬的同時,相當一部分影視行業從業者的收入無法得到保障,許多素質不錯的影視人才,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離開電影圈。
李力佳稱,在我國,電影音樂、美術、后期、特效等職業收入遠遠低於國際同類水平,從而極大限制了我國電影市場健康發展。
缺乏公開透明競爭環境
制約中國電影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讓很多圈內人感到寸步難行的所謂“圈子”。
資深影評人阿華告訴記者,電影產業內部的圈子化、神秘化非常嚴重,導致部分社會人才、市場資本等介入電影產業相對困難。圈內的“大佬”把持著資源,而圈外的電影從業者受到壓制敢怒不敢言。一部分電影人雖水平有限,但借助其親友等力量,往往能佔據電影圈的有利位置,在影片制作的各個環節取得種種便利。還有一部分影視產業從業者利用信息不對稱,蒙騙不了解電影業的新人以及投資人。此外,還有一些人想方設法套取國家優惠政策及補貼。
種種亂象表明,電影產業由於缺乏公開透明的競爭環境,不僅阻礙了社會資本正常投資影視行業,而且直接導致衍生品生產、電影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緩慢。
同時,圈子化發展使得集約程度太低,成為限制中國電影發展的又一大攔路虎。李亮介紹,一部電影的制作現場需要由導演、制片、演員、攝影、美術、燈光等工作人員明確分工制作,顯然,相關人員若集中在同一個地方,資源共享,那麼很快便可以搭配出一個合適的攝制班子進行電影制作,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就是這樣的電影工業化制作典范。以美國為例,由於電影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好萊塢,沒有哪個圈子能佔據攝制資源的大多數。而我國目前由於影視制作資源分散,電影攝制資源容易被各地的圈子所掌握,而形成內部壟斷。
李力佳說,希望電影產業促進法能打破圈子壟斷,同時避免電影人青黃不接。
光影工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亮認為,立法的一個核心作用就是要創造出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唯有此,才會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電影市場亟待法律護航
“電影市場的發展要靠法律護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國家一級導演胡玫認為,電影業要從這種無序的、無意識的保護階段走出來。立法時必須對各類問題進行考量,並最終通過法律表現出來。
胡玫說,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產業保護政策,比如美國,其意識到洗印、后期制作等市場份額被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分吃了很多,基於此,今年4月,美國好萊塢出台了一系列相關保護政策,比如免息降息等政策。“此次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應借鑒國際上的有效做法,保護和促進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真正讓我們的電影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胡玫說。
“井噴式爆發的市場規模背后,是電影制作水准的良莠不齊、觀影人群的文藝欣賞素養遠遠滯后於市場規模的增長,藝術性、觀賞性、導向性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需要在法治框架下進一步規范。”陳端指出,在依法治國大背景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將電影產業治理納入法治框架,以促其良性發展,將成為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文中電影人李亮和影評人阿華均為化名)□記者 朱寧寧 □實習生 李 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