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2015年12月22日07: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轉自微信公眾號 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12月17日,同策咨詢研究部聯合同海咨詢發布的《35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在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省會及重點二線在內的35個大中城市中,供需比在1.1以下位於合理區間的城市僅有7個,其中房價最高的深圳供需比數字最小,僅有0.57。供需比低的城市,未來房價有可能會繼續上漲。詳情可見下面表單。

  而青島、長春、蘭州、沈陽、貴陽、大連六個城市的供需比均超過3,大連供需比則達到7.18,成為樣本中供需關系失衡最嚴重的城市。

  供需比是咋回事?

  “供需比小於1.1,表示供需關系處於合理區間,1.1~2之間屬於相對均衡區間,供需比大於2.0,就屬於供需失衡。”

  對於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來說,由於經濟發展快,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人口持續流入,未來的住宅需求將保持平穩上升,但由於城市規模的限制,供地將會受到一定限制,所以供需比較低。而部分二線城市,如福州、合肥、石家庄這種區域性城市,人口流入較快,其住宅需求也較大。

  “供需比低的城市,未來房價有可能會繼續上漲。”張宏偉說,以供需比為0.91的上海為例, 2014年常住人口2425.68萬人,人口基數多,且處於穩定增加狀態﹔由於上海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經濟中心,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因此我們預測上海未來三年的潛在需求達到了1886萬平米,在35個城市中位於前列。”

  上述報告還顯示,在樣本中的重點二線城市中,成都、廈門、天津、杭州、西安、南京,供需比排名位於中上游。“他們的經濟發展程度較好,基本上屬於人口導入型城市,也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張宏偉認為。

  根據調研,對於部分供需比大於2.0的城市,且由於其經濟放緩人口外流加速,未來市場容量小,這樣的城市往往也面臨較大庫存壓力,風險已經累積較多,開發商和投資者都要提高警惕,該類型城市主要包括太原、呼和浩特、貴陽、蘭州、長春、沈陽、大連等。

  35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投資價值排名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北上廣深人口越來越多,房價越來越貴?

  以下是最近五年的一二線城市人口流入情況: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注:數據來自各地政府統計公報或人口普查數據。 單位:萬人。

  如果和中國人口密度圖結合,就是以下這個分布:

2016房價怎麼走?七大城市房價看漲

  【人口流入呈現三個規律】

  第一,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

  人口流入超過100萬的13個城市,三大都市圈就佔了8個,長三角有滬蘇,珠三角有廣深莞佛,渤海灣有京津。

  長三角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常州=流入863萬人。

  珠三角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流入796萬人。

  渤海灣北京+天津=流入684萬人。

  放在全世界來說,這三大都市圈所擁有的人口數量都將是進入前三名的。

  第二,非都市圈人口,流入集中在五大樞紐城市。

  流入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隻有鄭州、成都、重慶、廈門、武漢五大城市不在三大都市圈。

  其中的成都、重慶、武漢,這三大城市是近年來GDP快速增長的明星城市,分布在長江中上游的樞紐位置,既是國家規劃中成渝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又得益於近年來沿海產業轉移的東風,出現在榜單上一點都不意外。

  意外的是鄭州和廈門。

  第三,其他二三線城市,人口流入速度緩慢,甚至停滯。

  35個主要城市合計流入3778萬人,其中前13個大城市就流入了2832萬人,后面的22個二線城市,則隻流入了946萬人,相當於總數的25%。

  事實上,這22個二線城市,基本上都是各省的省會,或者經濟中心,那麼可以想象,省會以下的三四線城鎮,人口的停滯或者流失將不可避免。

  那麼,是否是人口越多的大城市越適合安家呢?

  並不完全如此。

  35個一二線城市中,流入緩慢的有人口千萬級的石家庄和哈爾濱,流入快速的也有中等規模的東莞、佛山、廈門。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從都市圈的角度而言,確實是人口越多的大“城市”,越適合生活。

  因為在這三大都市圈裡,城市與城市之間緊密聯系在一起,互相疊加,專業化分工協作,經濟效率更高,工作機會也會相應的變得更多。

  來源:樓市參考(ID:house0929) 作者:胡易、第一財經網

  版權保護聲明:騰訊財經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bigson(微信)聯系。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責編:賈興鵬、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