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外界預期,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置於空前重要的地位,明確提出“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這標志著,一場針對以過剩產能為代表的阻礙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戰役業已打響,對於未來一年乃至於整個“十三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作為“十二五”收官前夕的一次重頭會議,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備受矚目。國際層面,不甚明朗的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因近期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嚴重分化而更顯扑朔迷離。國內層面,經濟增速的持續放緩,使各界對未來一年中國經濟動能尤為關注。
輿論注意到,在分析當前困難和挑戰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點名“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而在隨后部署的明年五大任務中,“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亦居首位。這一論述,在近年歷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尚屬首次。有理由相信,化解過剩產能,將成為“殲滅戰”的重要一役。
作為上述部署的重要背景,近年來,產能過剩已成為困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痼疾。大量“僵尸企業”的存在,擠佔了寶貴的經濟社會資源和更多新興產業的生存空間。可以說,未來一段時期,能否成功“殲滅”更多的“僵尸企業”和“過剩產能”,成為關乎經濟結構調整成敗的關鍵點。
同樣身處“殲滅戰”靶心的,還有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庫存。這一任務,也被列入五大任務之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
事實上,對於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等的“殲滅戰”,是決策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具體行業領域中的部署。有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表述,自今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被提出后,迅速成為各界熱議的對象,也被認為代表了中央調結構思路的重大變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這一表述,成為本次會議當仁不讓的一大亮點。會議開列的明年經濟工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昭示著對於供給側改革的側重,將貫穿明年經濟工作的始終。
毋庸置疑,改革總會伴有成本,供給側改革亦不例外。如,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部分企業出現的失業人員如何安置?個別企業破產可能引發的風險如何管控?……對於這些問題的處理,不僅關乎經濟社會的穩定,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改革的成敗。
有鑒於此,經濟工作會議在化解產能過剩時,特別明確了“積極穩妥”的步調,著重強調了“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與此同時,會議對“守住民生底線”予以特別強調,同時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面對已然吹響的“殲滅戰”號角,會議提出,要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同時特別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務必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這一“集結號”和“總動員”,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頭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