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最早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謝平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2012年4月舉辦的“金融四十人年會”上首次提出。2013年6月余額寶橫空出世便廣受追捧,也使得互聯網金融廣為人知。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的元年,2014年則是星火燎原,野蠻生長,2015年,隨著各項監管政策和法規的出台,互聯網金融已經不能“無法”“無規”,正步入有序發展的黃金時期。
2014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7月,中國央行等十部委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中國提出“互聯網+”發展戰略之后,首個全方位規范和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文件,為各個領域機構推進互聯網金融業務指明了發展路徑。文件確立了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主要互聯網金融業態的監管職責分工,使得各類機構推進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更加有章可循。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式發布,互聯網金融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建議。在《建議》的第三節“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第六條“構建發展新體制”中的具體表述為: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過去兩年互聯網金融一路高歌猛進,更多的是“野蠻發展”,在灰色領域游離,更不乏踩踏紅線者。這次“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既強調了發展,又指出了規范,也就意味著今后行業將不是毫無章法的發展,而是在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引導下,進入健康、有序的發展時期。
自2013年余額寶掀起互聯網金融浪潮以來,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支付、小貸、眾籌、P2P等眾多領域均取得了高速發展,行業整體規模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當前來看,銀行、証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進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相對規范,發展將相對穩定﹔但網絡借貸(P2P)面臨監管政策將趨於嚴格和規范,可能帶來當前相對混亂的網絡借貸機構發生洗牌。
日前螞蟻金服“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升級 聯合北大推國內首個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從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來看,截至2015年9月,全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達到了316.3,是2014年1月份基期的3.2倍。這意味著,全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每月環比增速達5.9%,相當於一年翻一番。
指數顯示,盡管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業務都處在高速增長中,但相較而言,互聯網支付和互聯網貨幣基金發展比較成熟。截止2015年9月,發展指數分別為183.1和185.9。更新興的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投資理財,發展指數則分別達到了312.2和366.3,成為全行業的新爆發點。
不過指數也透露出,互聯網投資理財業務在2014年增長較快,2015年3月至9月,每月增速都在連續放緩,9月更是呈現下跌趨勢,這可能和P2P行業在2015年出現的跑路潮有關。
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向在內需推動下的更平穩和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轉變,產業創新將是未來5年的當務之急,大量資源將由現在的互聯網金融進入這些創新領域。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將促使互聯網金融由粗放發展轉向精細化運營。而其互聯網金融行業自身競爭加速,會讓投資者更加成熟理性,也促使行業健康化和規范化發展。 文/本報記者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