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農業部獲悉:2015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向好勢頭,糧食產量達到12429億斤,比上年增長2.4%,實現“十二連增”﹔農民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增幅連續第六年高於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
在重要農產品豐產豐收、供應充足的同時,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打開新局面。三大主糧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分別比2013年提高2.2和1.6個百分點,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提高到39.6%,糧改飼、糧豆輪作試點全面啟動,農業科技對增產增收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農村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面積超過3億畝,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近250萬家,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有序實施,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穩步提升,《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正式印發。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監管機制逐步健全。全年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別達到96.1%、99.4%和95.5%。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農業連年增產增收,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壓器”。“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將重點圍繞“一個目標”,即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堅持“一條主線”,即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突出“一個中心”,就是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努力實現“六個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水平,全面提升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益水平,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