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副主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实施制造强国的新的产业公共政策要尽快突破。五点建议:首先是人才政策,要加大教育和培养,加大激励机制;二是鼓励技术创新政策,特别是在技术转化、技术转让和科学研究上;三是要超出现有的思维实现创新,充分利用各种创新主体,实现跨领域、跨地区的合作;四是要培育要素市场,拼整体的效率和能力;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公平竞争,建立法治经济。
加大人才培养要有一个目标,就是我们既要有技术熟练、效率高、年纪轻的劳动大军,同时又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当前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建议加强金融和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突破创新链条上的瓶颈,发现并且给予整个市场充分的活力。
刘兆彬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
会长
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就没有技术和质量。提升质量最重要是要打好质量的基础建设。要把标准的工作、计量的工作,检验、检测、实验室、认证等基础打好。
要加强法治建设,创造良好的制造业公平竞争环境。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制造业利益生态链。整个上下游,要有一个很好的利益共享,不要在一个环节就利益独占。
还要大力弘扬和倡导工匠精神。我们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能够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来做工业,长期的奋斗和长期的积累。
唐维红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明确指出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各国都在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能否实现创新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期待各位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为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建言献策。
“金台圆桌”研讨会是人民网经济部全力打造的品牌栏目,以助力市场向好发展为目标,聚焦经济社会领域热点、焦点、难点,探讨前瞻性的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在业内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
会议成果,人民网会精心梳理,以“内参+部分公开报道”的形式呈现,各位的精彩内容、建议我们会用内参、舆情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的部门作为参考,还有部分会议成果我们也会公开报道,并进行专题集纳。
希望金台圆桌会议成为官产学研的交流平台,让参加会议的朋友,借平台形成一些共识,拓展朋友圈,共促发展。未来,也希望各位继续关注金台圆桌,为金台圆桌提供议题线索。
高云才(主持人)
人民日报经社部
高级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出重大部署,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取得显著成就,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了可靠保障,为我国经济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主要矛盾,背后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高质量发展不是大跃进,高质量发展也不能切割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切切实实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产业命门。
曹路宝
江苏省盐城市
市长
当前经济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压力大,在制造业方面尤其明显。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在搞再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则和我们低成本竞争。第二,外部是贸易摩擦的压力,内部是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第三,传统产业既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时候又防止脱实向虚。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而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好科技,而用科技的话关键是要找到市场,离了市场谈科技,往往都不可持久。因此,我们现在支持企业围绕科技创新来推动市场发展,走这条路,我们才能越走越宽。
尹卫江
河北省河间市
市委书记
要重视制造业强国发展,政府在搞顶层设计时就应重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这个发展就是政策,包括税收方面,包括旧件的进口,包括国内旧件的使用,包括一些技术标准,包括一些消费环节的鼓励和支持等。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起来变成强国了,中国的再制造业同样比翼双飞发展起来,那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强国。
在推进一项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去除浮躁之气,不管是上还是下。豪言壮语谁都喊得出来,但是能不能真正平心静气思考一些问题,静得下心来去发扬工匠精神、去钻研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事情。
刘兴波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基础研究的短板是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破解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的路径有几个方面:
要深化研发机制改革。目前从政府层面或科研机构层面,在基础投入上比例还不足,更多是在应用层、应用端的科研投入比较多。在整个制造业基础投入方面,存在巨大的问题和风险。
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培育新兴产业的持久定力和专注力,以创新产业集群驱动制造业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突破发力。
前沿性的技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领域,基本上很难容忍失败。很多企业推动到一定程度,会遭遇到一定的研发风险,出现研发壁垒,尤其有时会受到人才制约。
郭永新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执行秘书长
轻工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抓手:一个是科技创新。二是抓标准质量检测认证。三是抓绿色智慧,抓绿色发展、智慧发展,主要是信息化方面推动。四是抓三品行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五是产业集群。
建议建立以政府政策引导、行业组织实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高效服务体系。这里既需要有政府的引导,包括产业布局,更需要有行业协会、行业组织来组织实施。要形成政府政策引导、行业组织实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高效服务体系。
王大宁
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
副组长
对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三点认识:
第一、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一定要注意保持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和产业链的完整性,要注意瓶颈、基础和我们产业链命门的保护。
第二、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在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的促进产业的智慧升级、智慧变革。应该把人口红利逐步转成工程师红利,用智慧、先进的手段、技术来使我们的工业转型升级。
第三、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要促进公共的、共性的、基础性平台建设。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尤其需要这种共享平台。
史炜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产业室主任
谈高质量发展的时候,不是一个宏观的目标,是一个产业和技术的组合的问题,是真正的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技术与经济的全方位的组合,是多种技术的一个融合。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一定不是整体推进,而是局部突破,就像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通过局部突破来拉动整体的发展。如果我们在企业和地方政府层面,真正能够实现一套在运行方式上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能够找到好的经验,那么上层就能找到好的方案,这样的政策一定是有效的。
于辰涛
联想集团
副总裁
要推动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很多的挑战。需要企业夯实基础、提高意识、广纳人才。要做数字化转型,精细化管理。要做好三到五年投入的心里准备,甚至更长时间。
高质量制造发展要落到最实处的地方,就是推动产学研深度的合作,然后去把基础性的东西攻破。一年之内不用做太多的课题,两三个课题即可。十年下来,我们就有二三十个课题。这些课题下来,能够帮助我们整个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全面质量的提升,这才是未来。
王兴山
浪潮集团
执行总裁
创新的核心应该把着力点聚焦在产品创新上,这也是数字化经济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没有工匠精神肯定不行。搞消费可以一晚就迭代,但搞制造业不行,搞制造业是慢活,需要工匠精神。
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智能制造、智能发展和新动能,要以客户和消费者为中心。
张伟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制造业要耐得住寂寞,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真的没有捷径可走。
呼吁三方面:一是国家的法规和技术能力的同步。二是法规的一致性和执法的一致性。三是金融的支持力度需加大。
打造智能体系,要让人机交互、互联共通、智能汽车、智能工厂在一起联合起来。
张爽
牡丹集团
副总经济师
发展制造业应该是国家主导、企业主责。数字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围绕创新创造,包括生产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都是制造业的组成部分,不能割裂开来单纯就制造说制造。服务业必须与制造业来同步发展。
发展制造业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逐点突破,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二是要实事求是,量身订策,搞创新不能一哄而上,要结合自己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三是要紧跟政策,注重合作。看准方向,调整借力。开放、共享、合作是做大做强制造业应有的心态和可行的路径。
于继龙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副总裁
基础材料的研发,风险高、周期长、投资大,这需要长周期的投资与建设。夯实基础,在通信行业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有一个根基,才真正不惧外来一切。打造制造业强国,必须要强调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关键工艺材料,打造一个核心价值链,实现高端低成本的制造。
企业要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以促进技术变革、提升产业链条为核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推动科技、金融、人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扭转制造业比重过快下降态势,加快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跃升。
李平
东土科技集团
董事长
企业应当使用市场来牵引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工业领域技术升级。而智能制造就是要通过这种新技术的革新,新技术的改良,来提高工业生产能力。尤其是在工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时,无论是在绩效、效能,还是品质提高上,工业互联网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技术。它能够帮助我们中国的传统工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一步到位,来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面向未来的工业控制体系,或者平台。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提高效率、提升生产力的情况下,找准方向,然后循序渐进地采用这方面的技术,量力而行,着眼未来。
方运舟
浙江合洲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董事长
新能源汽车是个新兴产品,希望从舆论导向、限购政策、金融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上能给予支持。希望能把汽车的操作系统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发汽车的操作系统。
新能源车及其充电设施发展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其固有的发展规律。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备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车越多,充电站可能越来越多;充电站越多,车就越来越多,两者缺一不可。传统汽车受制于国外,很难实现超越。
智能互联技术、远程控制等技术都是中国自己的,做的也比较早,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是很有可能的。
邵俊
杭州电子商务协会
执行会长
建议加大鼓励企业创新,特别是鼓励中小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包容性创新。鼓励企业市场化竞争,到全球市场去竞争。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输出我们的装备、服务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