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2月24日電(記者王凱蕾)針對頻發的銀行代銷投資產品到期無法兌付事件給銀行理財市場信譽帶來的沖擊,光大証券在24日發表的研報中稱,盡管銀行本身對該類產品不承擔代償責任,但事件折射出管理方面的缺陷,有關方面未來進一步加強對銀行理財監管可能引致的階段性流動性沖擊值得關注。
日前,銀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代銷業務風險排查的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排查代理銷售第三方產品的業務風險,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將通過明察暗訪的形式進行抽查。
光大証券研報稱,銀行理財業務自2005年以來迅猛發展,並成為銀行金融創新的集中代表,尤其在近2到3年內加速擴張,截止到2012年9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已達6.73萬億元,較2011年末的4.59萬億元增長47%。
光大証券分析師沈維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直接連接投資與融資,通過不同交易流程安排,將存款與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貸款市場和資本市場相連接,幫助銀行應對金融脫媒趨勢和來自券商、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挑戰,其本身已經成為利率市場化的助推器。但現有部分理財產品機制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融資類理財的信用風險未能實質性轉移,銀行仍然承擔隱形兜底責任,這實質上增加銀行的杠杆率。
“銀行理財業務未來將以機制完善以及規范化陽光化發展為主,但不會出現系統性收緊。”沈維說。
(責任編輯:曹華、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