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城商行的新一波股權轉讓大面積襲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日前,大連銀行、溫州銀行、天津銀行、哈爾濱銀行、北部灣銀行的部分股權都出現在了不同的產權交易所等待轉讓,而巧合的是這幾家銀行都是在等待上市的城商行。
日前,北京金融產權交易所發布公告,大連銀行部分股權正在轉讓,具體的股數並沒有透露,規模在億元以上﹔而就在5月27日上午,哈爾濱銀行總計4100多萬的股權被分兩次在北京金融產權交易所挂牌轉讓。同時,金馬甲產權交易所公告稱,溫州銀行75.98萬股(佔比0.04%)轉讓,參考價每股4.5元﹔天津銀行也有4000萬股(佔比0.97%)股權轉讓,價格面議,有效期至8月15日﹔更早一些某公司以4000萬股北部灣銀行股權進行抵押融資,融資總額不低於1億元﹔一家陝西某銀行也有1000萬股挂牌轉讓。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前述城商行不僅遭遇股東的拋售,部分城商行股權的出售價格也是大打折扣。大連銀行、天津銀行以及陝西某銀行,轉讓價格都沒有公開,不過,北部灣銀行的4000萬股股權挂牌轉讓,轉讓參考價格為1億元,折合2.5元/股,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但是此前該行也有股東轉讓過差不過數額的股權,當時的價格為3元/股,相比之前折價20%。
此外,目前正在遭受股權轉讓的這幾家城商行都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產權交易所中。早在今年3月26日,哈爾濱銀行某股東就挂牌轉讓近2億股權,折合每股價格約為3.5元,終止日期為4月23日,但最終未能全部轉讓﹔大連銀行的股權早在2010年就出現在大連﹔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曾經三次拋售溫州銀行股權。
北京大學証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認為,未上市城商行股權轉讓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當前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可能是持股股東有融資需要,變賣股權套現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可能是准備上市的城商行自身在進行股權結構調整,為IPO清理路障。
為滿足上市條件及其他經營需求,股權交易正越來越成為地方商業銀行改革的路徑之一。據銀監會2012年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有144家城市商業銀行。這些銀行數目眾多、規模大小不一、股權結構相對復雜且分散、管理水平相對落后並且經營區域相對狹小,這些都限制了地方商業銀行的發展。“我們最大的弊病就是股權太過分散,如果比較2011年和2012年年報,還是頭小尾大,自然人股東數並沒有明顯減少。”一位城商行相關負責人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