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小劉在北京購買了一套二手房,當月就完成了過戶,但如今5個月過去了,她經過多次波折才入住新房。她說,都是房貸惹的禍。
小劉的購房總支出超過180萬元。對於參加工作不到5年的小劉來說,這筆巨款“壓力山大”。她和男朋友傾盡積蓄,又經過多方籌借,湊齊70萬元首付款,選擇用商業貸款的方式支付剩余的105萬元房款。雖然商業貸款比公積金貸款的成本高,但她覺得商業貸款審批時間短,放款速度快。
2月下旬,調控樓市的“新國五條”出台,規定二手房交易個人所得稅須按照差價的20%征收,使交易成本大幅提高。小劉趕在當月完成了繳稅、過戶和批貸等手續,成功躲過政策“窗口”,為此她還向單位請了幾天假。正當她興沖沖地籌劃房屋裝修事宜並為下半年的婚禮做准備時,沒有想到麻煩才剛剛開始。
雖然已完成過戶和批貸的手續,但按照小劉與原房主的約定,隻有當銀行放款、房主拿到剩余放款之后,房主才能將鑰匙交給她。在銀行放款之前,她無法入住。
對於銀行的放款時間,中介機構業務員告訴小劉,隻要個人信用記錄良好,從批貸到放款一般很少超過兩個月,快的話1個月就能放貸。即使遇到交易旺盛,放款時間也在3個月以內,不會太長。這話讓小劉吃了一顆“定心丸”。
出乎意料的是,3個月過去了,貸款仍然杳無音訊。小劉緊張起來,多次打電話向銀行的貸款專員詢問,對方的回答始終一致:“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等放款了自然會通知你的,隻管等通知就行。”小劉擔心,如果這筆貸款最終放不出來,會不會影響房屋的交易?
小劉托熟識的朋友向銀行打聽放款事宜,得到的結果是“銀行沒錢了”。銀行的放貸指標正在收縮,每月優先向國家政策支持的領域和高回報行業投放,而回報周期長、利潤率低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隻能拖延。起初,小劉並不完全理解,直到最近看到有關“錢荒”的報道后,她才明白隻能等待。
比小劉更著急的是房主李先生。李先生原本希望用這筆房款購買一套更大的房屋,但由於余款遲遲未到賬,他不得不推遲購房計劃。
正當買賣雙方心急火燎時,中介機構嗅到了商機。中介機構業務員告訴李先生,如果實在著急用錢,可以考慮中介公司推出的墊資業務,即由中介機構先把剩余的房款墊付給賣方,等銀行放款后,再受賣方的“委托”由中介機構接受這筆貸款,買賣雙方需要交一筆相當於墊資金額0.5%的手續費。
李先生覺得,為了提前拿到余款,付出一定代價倒也值得,但小劉不願意承擔這筆“額外”的費用。經過雙方多次協商,最終決定由李先生支付大部分手續費,小劉支付一小部分。
中介機構很快將余款打給了李先生,小劉也與李先生約定了拿鑰匙的時間。盡管如此,她心裡仍不大高興,一是為了那筆額外的支出,二是由於拿到鑰匙的時間太晚,她的婚期不得不推遲。她說:“買房子辦貸款就是給銀行打工,但你在辛苦打工,他們卻不按時發工資。這筆房貸到底要等到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