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銀行理財盛宴依舊。為了吸引更多存款,銀行近期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節節攀升,各期限類型產品收益普漲,1個月至3個月期漲幅最高。
業內人士預測,由於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局面尚未出現,預計下半月市場資金開始緊張的時候,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會更高。
國有大行市場佔比大漲
根據普益財富最新月報,2013年11月,共有130家銀行發行了3883款個人理財產品,產品發行數量環比增加22.15%。
從發行佔比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為27.14%,環比下降1.45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行為34.48%,環比下降1.03個百分點﹔國有銀行為29.18%,環比上升2.72個百分點﹔農村商業銀行為6.21%,環比下降0.27個百分點﹔農村信用社為0.10%,環比上升0.04個百分點﹔外資銀行為2.88%,環比下降0.01個百分點。
其中,建設銀行發行了318款,發行數量排名第一﹔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分別發行了263款、250款、223款、142款,分列第二至第五。發行數量超過百款的銀行還有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和中信銀行(601998,股吧)。這9家銀行的產品發行數量共計1674款,市場佔比總計43.11%。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指出,11月國有銀行的市場佔比出現大幅上漲,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則出現回落。
短期理財產品飆漲
從期限類型來看,1個月以下期限類型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04%,環比下降0.10個百分點﹔1個月至3個月(含)期限類型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6%,環比上升0.17個百分點﹔3個月至6個月(含)期限類型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1%,環比上升0.14個百分點﹔6個月至1年(含)期限類型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9%,環比上升0.14個百分點﹔1年以上期限類型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87%,環比上升0.12個百分點。對比各期限類型收益率及環比漲幅,可以看出,1個月至3個月(含)期限類型產品的收益率上漲最為明顯。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認為,這與此期限類型產品正好跨越年末、春節等資金面緊張時期有關。
進入12月,銀行攬儲已經非常困難,一位銀行理財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沖刺年末考核任務,加之繳存存款准備金率等多種資金需求,銀行不得不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吸納資金,改善業績。而且所有的銀行都提高了,我們不提的話,資金將流入其他銀行。”
繼上周14天逆回購暫停后,本周央行繼續在公開市場零操作,暫停了常規的7天逆回購。這是7天逆回購約1個半月來的首次暫停。近期隨著財政存款的陸續投放,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已經逐步好轉,在此背景下暫停逆回購,表明央行認為目前已無需注入短期流動性。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12月下半年資金可能會繼續緊張,到時候,銀行還將投放一批高預期收益率理財產品。
爭推“雙十二”產品
經歷了“雙十一”考驗,銀行在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時已經有所准備。多家銀行也在“雙十二”來臨前后推出頗具吸引力的理財產品,“雙十二”產品紛紛將預期收益率抬高。
如中信銀行推出的1212理財狂歡—優債計劃1364期,期限僅為5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6.4%。此外,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推出“華夏理財-創盈1634號”(高資產淨值客戶),期限為91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6.7%﹔北京銀行(601169,股吧)發行的“心喜”系列49期G011312089人民幣“新春盈金”組合投資型非保本理財產品(84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達6%。
短線的產品也不甘落后,農行發行的“金鑰匙安心得利”第1898期貴賓專享人民幣理財產品(31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8%。
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在“2013年第一財經年會·金融峰會”上表示:“銀行業面臨實體經濟需求多元化和金融供給多元化新形勢,提高創新力是必由之路。”王岩岫表示,銀行創新要本著三大思路,立足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以市場化思維建設審慎監管制度,監管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但必須恪守風險底線。
銀行業務創新方面,王岩岫提出,要加強理財產品的適當性銷售。按照風險適當性原則,對客戶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同時,加強信息披露。所有理財產品都必須由總行統一管理,在《理財產品非現場登記系統》統一登記、披露。